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電/公民參政議政的意識在2011年夏高漲,諸多未獲黨派和人民團體提名的公民個人,開始在各自的選區獲得候選人身份。雲飛雪落之後,人們在來者與去者之間,談論的不是個人選舉本身的成敗,而是一種變化,一種可以從我們每個人自身啟動的變化。
想試試
據南方周末報道,2011年8月的一個炎夏下午,廣州市東興街,午飯途中的律師魏濟民在宣傳欄看到了新告示——《致選民的一封信》。同一天,20多公里外的佛山新填地村,村口也拉開了大紅橫幅,宣傳車帶著大喇叭一天進村三趟,老農郭夥佳聽到,第十五屆人大代表換屆選舉開始了。
他們幾乎當場便拿定了參選當地人大代表的主意。
他們兩個屬於未獲選舉法所說的“政黨、各人民團體聯合或者單獨推薦”的公民,得通過自己拜票,尋求“十人以上聯名推薦”成為候選代表人,並參選人大代表。而且,幸運的是,幾經大浪淘沙,他們兩個依憑自己的天時地利,成功當選。
魏濟民1973年生,是一名主攻房地產和建築行業的律師。和別人聊天,他時常會把法律和政治聯繫起來。他的辦公室在廣州CBD珠江新城,正中央是題字:濟世救民。室內有三張大幅合影,一張是和建築業大腕,一張是接受廣東電視台採訪,還有一張是他所在的事務所獲得廣州司法局“所所結對”先進集體獎。
幹律師十多年,他認為一些問題只有從立法層面才能根治,諸如醉駕、拖欠農民工薪酬入罪等。一直以來,身為民建黨、律協成員的他熱衷參政,此屆人大選舉,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希望躋身規則的制定者。
8月9日一早,魏濟民就趕去廣州越秀區東興中居委會登記選民,並成為該選區第一個上門登記的選民。
魏濟民鬥志昂揚給朋友鄰居打電話,想拉上十個推舉人,結果別人要麼推說沒時間,要麼必須在單位登記,沒有東興中選區的推薦資格。好在退休的父母幫兒子聯絡了一些老街坊,“只能向居民中的姥姥、爺爺們拜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