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國經濟轉型的樞紐在於政府轉型。
我們要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增長體系的基礎在於市場機制,這是任何其他工具都不能取代的,政府也不能例外。
過去8、90年代的“包產到戶”、“企業改制”等等改革,其實質也是市場化改革,中國經濟保持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今天,報告中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都是要通過對權力和利益的調整,形成經濟轉型和社會發展的動力,而在這裡,政府應該彰顯的是其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的強化,而不是對微觀經濟活動過度干預。政府不能過於偏好“做大蛋糕”,而是“分好蛋糕”。
需要指出的,長期高速發展,以往那種追求片面GDP的發展模式,我們對資源、能源、環境已經耗費過多了,而這些因素再加上勞動力成本和土地成本的上升又變成經濟發展的瓶頸,倒逼我們要加快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所以說,轉型在於思路和觀念的轉型,而其核心關鍵是政府的指導理念、工作服務觀念的轉型。
由此,中國經濟轉型需要政府把精力用在制度、文化、法治環境、利益協調和資源配置、以及服務效率等關鍵要素上面,而這一些比基礎設施、稅收優惠等領域的變革要更迫切、也更有深層次意義的。
全國政協委員遲福林在10日下午舉行的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第四次全體會議上發言時就表示,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是政府轉型。他建議,中國應盡快改變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在 “十二五”期間加快推進以強化經濟性公共服務為主要職能的政府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