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區或可成為兩岸和平協議商簽序曲
一國兩區也許不能全部滿足北京對兩岸關係發展的需要,但這種明顯比以往提法有所進步的論述,會讓其在兩岸和平協議簽訂過程和談判時,最有可能被接受和認同。因為北京方面十分清楚,對台灣的要求不宜過於苛刻。逐漸的進步比沒有進步好。對馬英九用這種提法宣導和凝聚共識,也只能樂觀其成。
但是,如果真正讓一國兩區的提法成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序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化解許多具體的矛盾。
首先,一國兩區在綠營提出強烈反彈之後,馬英九要有很強的抗壓力,同時也要有很好的闡述能力,讓更多的民眾清楚,這種提法,不違背台灣的現行法律,也不會在實際被使用在和兩岸談判時,讓台灣的主體性和獨立性消失。這種提法的利弊以及給台灣未來方向的導引,馬英九需要有更準確、明晰和堅定的描述與堅持。否則,也只能是一個隨風飄逸的“風向球”而已。
其次,“一國兩區”儘管與大陸方面提出的“一國兩制”存在著相當的差距。但卻符合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底線基礎。事實上北京方面為了兩岸的和平,早已放棄早先所謂的,“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說法,而是代之以“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一個中國的概念更加寬泛和具有模糊性。這是善意也是智慧,更是為了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局。
要想讓“一國兩區”能夠成為兩岸和平協議簽訂的基礎。除了大陸方面需要,降低姿態和已經擁有各方面的優勢與上位之外,在具體操作中,遇到的最大瓶頸恐怕是在兩岸對這一問題的描述,與在國際舞台上的具體操作。所以需要,發明和推敲出一種,被國際上包容和默許的,為兩岸共同參與國際社會量身打造的模式和方法。以往的“中華台北”恐怕已經不能完全滿足這方面的需要。
最後,“一國兩區”的提法,即便極大化地模糊“一國”具體的概念,但也需要在未來的兩岸發展導引方向上,有一個符合彼此希望和能夠接受的描述。具體說,就是兩岸未能統一之前,應當如何如何和不應該如何如何之類。這種描述應該具有對法理台獨的限制,和對武力急統的焦慮的消除等內涵。
總之,“一國兩區”的提法,儘管暫時遭致各方的褒貶不一的評價,好像兩面不討好的樣子。但畢竟是馬英九展現簽訂兩岸和平協議的努力和善意,是一種理念的進步。如果能夠強力堅持、大肆宣導,獲取台灣內部盡可能多的共識,擷取兩岸最大的公約數。“一國兩區”或許真的就是兩岸和平框架協議商簽啟動的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