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崛起應以政治崛起為前提
長久以來,帝國主義國家通過按照政權更迭、武裝干涉(軍事占領)和經濟變革的方式支配或影響發展中國家(第三世界國家),並以其“安全”方面的關切作為主要的行動推動力。見之於發展中國家對這些帝國主義國家缺少可明確束縛(或制裁)的手段,因此,帝國主義所擁有的全部資本主義勢力、在國際上的客觀地位,以及在全球部署的、帝國主義真正實力和真正堡壘的軍事力量和先進技術,成為了確保其帝國主義擴張政策的主要依靠。結果,這種擴張引起了同發展中國家在經濟、政治和軍事上的新的危機,從而導致了進一步對抗或衝突的緊張關係。
歷史的事實已經擺在面前:舊霸權集團的不斷擴張和新興力量的逐漸崛起,舊霸權集團的衰退感和不安全感引起了新的擴張,擴張又孕育了新興力量的對擴張威脅的不安全感的抵觸和摩擦,這又反過來刺激了新一輪的擴張。同時全球經濟危機的爆發和國際間新舊力量的消長變化,推動和加劇了這一衝突對抗局面的逐漸形成——各國集團的拉盟結幫和戰略備戰並不令人感到意外——國際上的緊張局勢日益臨近。
如果說帝國主義的歷史是一部不斷進行領土或支配力量擴張的歷史,那麼發展中國家之大部,從歐洲到亞非拉國家對帝國主義擴張的鬥爭,同樣幾乎從未間斷地持續了數個世紀。
——它包括中國自鴉片戰爭後淪為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發展到屹然奪取了抗日戰爭的勝利,與整個的帝國主義世界列強抗爭,結果不但把各種外國殖民主義勢力和日本軍國主義侵略者最終從中國的領土上趕走,還成為了一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的社會主義國家。
——它包括印度支那獨立戰爭(即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四年法越戰爭和一九五九年至一九七五年越南戰爭)的勝利,越南、老撾、柬埔寨人民在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世界各國人民的支持和聲援下,堅持不懈地反對殖民統治和爭取民族獨立解放,在使法國殖民主義侵略者遭受失敗、被迫簽訂停戰協定並退出戰場之後,又使美國的帝國主義陰謀遭到了徹底的破產。
——它還包括埃及人民收回蘇伊士運河鬥爭的勝利、阿爾及利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鬥爭的勝利,以及整個的非洲獨立解放運動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