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科研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創新精神的發展,這需要對教師和學生雙方進行發力。對於大學教師,就像這次研討會上易中天教授說的,“給大學教授建立底線”,進而通過高等教育對社會的風行化育,建立整個社會的底線。通過從人品、學術和身體等方面考察大學教授,弘揚其獨立的學術精神,增強他們的職業道德感,更重要的是走出生硬僵化的量化考核機制,從制度建設方面給大學教師發展予以充分自由的發展空間,確保教授兼容並蓄的博大格局,而非整日局促在績效量化評審的狹隘圈子裡。同時,對於學術權威應該尊重,但無需頂禮膜拜,不論對於學生還是教師,要允許有懷疑精神,並在懷疑精神和科學方法的引導下,汲汲進取,貼近真理。這就需要完善健全開放、集成、高效的協同創新機制,為培養具有深厚人文素養、敏銳創新精神和優秀實踐能力的綜合型人才搭建良好的發展平台。前不久,《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發布,可以說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一個好的契機。
理想大學會是什麼樣子?豪華大樓五星級酒店的大學,不是理想大學;汲汲於培養狀元的大學,不是理想大學;給官員學歷“鍍金”成為不用上課的“論文博士”,不是理想大學。理想大學是這樣的:摒棄功利化等短視行為,遠離銅臭腐蝕。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大學要培養的是足以擔當社會發展的人才,遠離喧囂和浮華才能回歸質樸;崇尚學術自由,教師有自由的學術研究空間和優厚的學術研究條件,學生有根據自身意願選擇專業的自由,有充分發揮自身研究興趣的自由;要勇於社會擔當,大學要摒棄世俗化,但大學並不能與世隔絕,大學的擔當功能只有在心懷悲憫精神的社會實踐中才能實現。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為什麼我們的大學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先賢教誨言猶在耳,大學精神需要重振。我們需要一個理想大學,需要一個純淨的教育烏托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