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日,一些在洛陽洛寧縣打工的農民工跪拜範仲淹墓,祈求範公顯靈幫忙討薪的新聞引起了輿論的關注。13日,洛寧縣住建局和勞動監察大隊組成調查組介入,14日,調查組稱,開發商能將拖欠的188.4萬元工資支付給農民工。事情似乎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在15日,調查組卻稱,只能結算80%,不同意就算了。
說好要給的工資為何只能拿到80%?是開發商耍賴皮還是有其他原因,我們不知詳情。但相關部門介入之後,卻有撂挑子之意:“我們管不了了,你們自己去找開發商老板秦曉平去協商吧……”著實讓人不滿。如果農民工能跟開發商協調好,那還用費這半天勁跪拜範仲淹嗎?難道手持公權力的監管部門在這件事中,比處於勞資弱勢方的農民工還弱勢嗎?
調查組的表態讓人洩氣,但農民工的話卻讓人辛酸又欣慰:“他們(開發商)以為搞定一個媒體就沒事了,他們一天不解決,我們就會不停地去告,別以為我們農民工沒上過高等學府就是傻子,可以問問我們這些人中有幾個不是網友的……”
辛酸之處在於,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這始終是個注意力經濟時代,新聞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媒體的力量終究也是有限的。這些年,農民工為了拿回血汗錢,使出渾身解數,跳橋討薪、裸體討薪、活埋討薪、微博討薪,不斷地推陳出新,製造新聞點引起輿論關注,進而借助輿論公器和政府公權力,迫使開發商把吞進去的吐出來。前有成功者,後有繼來人,但筆者擔心,不管是什麼“秀”,公眾遲早會審美疲勞,當“秀”失效時,會否走向極端?
而欣慰之處在於,農民工素質的提高和不妥協的精神讓人感動。“別以為我們農民工沒上過高等學府就是傻子”,農民工也是網民,農民也懂維權。從鄉村走入城市,老一代的農民工不再是只會種田的農民了,而新一代的農民工則和科技、時代結合得更密切。“討薪秀”是一種維權方法,然而,也可以不靠各種悲催的“秀”製造噱頭吸引媒體介入:有人找到了公益律師團體,有人自學了法律,有人申請了勞動仲裁……當重慶農民工老魏被無辜“炒魷魚”後,“拜師”學法律成功討回5萬元補償金時,會給多少農民工以啟發呢?
保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一方面,需要的是制度建設和有關部門的有效監管;另一方面,維權意識的覺醒和自身素質的提高無疑是農民工最好的護身符,一個會維權、會交涉、會談判的農民工是強大的。(時間:6月17日 來源:每日新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