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獲得諾貝爾獎,要有諾獎的水平才行。近些年來,中國加快了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步伐,重點在基礎科學領域、高精尖科學領域突破。中國的科學家在某些領域做出了開創性成就,去年屠呦呦獲得醫學界的諾獎,今年王澍獲得建築界的諾獎,這些都是好的開始,但開始畢竟是開始,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獲得些類諾獎,不代表中國的成就真的達到多高水平,況且不是貨真價實的諾貝爾獎。即便是獲得了諾貝爾獎,也不代表中國的創新能力有多大提升。長期以來,外國人對中國的模仿能力印象深刻,山寨蘋果手機等山寨貨的問世,雖然讓更多人接觸了蘋果手機,但畢竟那不是自主產品。中國科技的原創實力有待提升。
當然了,對於諾貝爾獎,國人大可不必妄自菲薄。中國許久沒有獲取諾獎,並不代表著中國人沒有獲得諾獎的實力。想想曾經問鼎諾貝爾獎的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錢永健、高錕等科學家以及高行健等作家,這些華裔學者的存在說明諾貝爾獎並不真的對黃皮膚的中國人帶有歧視目光。
面對諾貝爾獎,希望告別五味雜陳的日子不再遙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