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文化浮躁和功利思潮的影響也亟待重視。在社會浮華喧囂的影響下,一些漢字字詞、詞句被隨意置換、解構甚至惡意切割,無視漢字的嚴肅性,給漢語言文字的發展帶來一定程度的混亂。比如,我們最經常使用的“的”、“地”和“得”三個不同意義的助詞,有些人完全無視其嚴肅用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可以“通用”,而讀錯字、寫錯字等“低級錯誤”也經常出現在很多教師和媒體從業人員等依靠“文字”吃飯的人身上。這種由漠視最基本的漢字書寫認知所帶來的“低等錯誤”已經不是個例了。反觀漢語在國際上引發的汹湧熱潮,我們對於漢字的淡漠讓人情何以堪?這樣的漢語文化生態,令人堪憂。
語言文字是民族精神的承載體,關乎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內核和凝聚力。手寫漢字不只是筆畫的組合,它是承載文化的細胞,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眾所周知,漢字對於中華文明的傳承居功至偉。在四大文明古國的發展過程中,歷史文明唯一無間斷延續的,只有中國,而承擔中華文明無間斷延續的主要功能的,無疑是我們的方塊字。同樣,文明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立身世界的軟實力,而漢語言文字就是承擔重振中華文明這一神聖使命的重要載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漠視“漢字手寫”釋放出一個危險信號,那就是提升文化軟實力的工程仍舊任重道遠。
因此,提升國民精神,重振中華文明,實現民族復興,不妨從重視漢字手書開始。可喜的是,社會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認識到漢字手書的重要性,許多中小學也已經將最基本的漢字手書列入學生發展範疇,而教育部近日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同樣將“閱讀與書寫準備”作為兒童發展內容,這些積極措施,令人倍感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