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立新 貴州安順 大學教師
最近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張亞中先生主持召開的“台北會談”,以兩岸認同為主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兩岸認同需要認同的首先是什麼?是政治身份,還是文化身份和族群身份?據我的閱讀,大陸學者和民進黨的學者大多基於政治身份,而張亞中先生的出發點,恐怕首先是文化身份和族群身份。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過早促成政治身份的認同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有首先進行文化身份和族群身份的認同,才能打到政治身份的認同。
一、文化身份的認同是基礎。兩岸同屬於一個文化傳統之下,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以來,過多地將傳統文化看作是舊的傳統,予以打碎,特別是文革十年,更是將傳統文化連根拔起,造成了大陸文化傳統的斷裂,直至今天,我們在大陸青年人身上,幾乎找不到傳統文化的影子,甚至一些高校的學生都不知道傳統文化為何物,傳統文化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幾乎在我們的生活中丟失殆盡,實用主義、拜金主義、權力至上觀念占據了文化的核心。八十年代以後,傳統文化在學術界得以重新討論,但在世俗層面,傳統文化的復興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如果說文化認同,首先是要建立起我們全民族的共同的文化觀念,找到一個核心的文化體系。今天的台灣雖然也受西方文化的影響深遠,但儒家文化在台灣社會,特別是世俗社會依然存在。我們必須找到兩岸的共同的文化身份,只有我們認同自己是文化上的中國人,我們才能找到我們共同的文化之根。
二、族群認同是根本。族群是血緣的聯繫,是無法根絕的本有的基礎。在台灣,無論是國民黨的“外省人”,還是民進黨的“本省人”,其根源都在大陸,無論是游錫堃,還是謝長廷,他們的祖先都在大陸,這是刻在他們身上的無法磨滅的族群痕跡,即使他們不承認自己的政治身份上的“中國”印記,他們卻無法去除這族群“中國”的印記。造成族群區隔的恰恰是政治。今天海峽兩岸的區分恰恰是因政治的分離而造成的族群的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