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20日電/回顧10次國民閱讀調查,成年人圖書閱讀率歷年走過的痕跡,如同一條微笑曲線,2005年跌到谷底,接著連續6年攀升,2012年終於回升到2001年的水平。回歸速度雖然緩慢,但在眼球選項日益增加的當下,每一個小數點之後數字的增長,都隱藏著巨大的付出與意義。
數字不會憑空增長,你也許觀察到,出版界倡導讀書的聲音愈隆,讀書節在各地次第生花;不經意間,高校的圖書館開始拆掉“圍墻”、面向社會,地鐵和大廈裡多了自動借書機的身影;即便是偏遠的農村,或許也坐落著一間墨香氤氳的“農家書屋”。這些都是數字增長的牽引力,是閱讀重新回歸的漸響前奏。
但是,窄幅增長剛剛掀起的振奮之情,恐怕要在追問中略略消解。逆勢上揚的續航力正遭遇“閱讀斷層”的攔腰摧折——
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和閱讀量雙雙比2011年下降。雖說一個孩子一年少讀一兩本書,對他的人生也許沒太大影響,但若放大到全國閱讀新生群體中看,卻是一個讓我們深為警醒的巨大憂患。
少兒閱讀能力與國家文化發展水平和潛力是正相關的,丹麥、挪威、瑞典、芬蘭等社會高度發達的北歐諸國,學生閱讀能力均居於國際閱讀能力測試的前列。美國、英國、日本等文化強國經常進行各類兒童閱讀能力的調查,一旦發現有下降趨勢,就會引起社會的廣泛不安,甚至由此設立法案對兒童閱讀予以專門的推進和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