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丁錦昊到此一游”游過了面子的底線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27 11:26:41  


 
  然而這一場浩大的聲討並沒有在丁母的道歉聲中結束,除了網友們並不認可丁錦昊一家的認錯態度以外,也有網友指出:“大家反應激烈,多少也是因為此事涉外造成的。”就像熱門評價的那一句:“別忘了,走出去時,你就是中國”。丁錦昊刻下的是方正的中國漢字,這個明顯的中國元素極有可能會令他國民眾對中國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正是這種“連坐感”讓許多網友感覺“臉都被丟盡了”、“丟人丟到了國外”。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極重面子的國家,裡子再不好,也不能在面子上落敗。此次的丁錦昊到此一游”以國家為單位的“丟了面子”,引起了如此廣泛的關注,從另一角度來看也有正面影響。正是這些感覺到“丟人”的網友的震驚與憤怒,才使得這個錯誤被不斷的傳播,讓更多民眾能了解刻下“到此一游”造成的惡果,也只有大家意識到了這種行為是“丟面子”的,在旅遊的時候才不會繼續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跡。

  但是僅依靠這些網絡上的傳播,是不可能改變國人對於“到此一游”的感情的。想要逐漸扭轉留痕的癖好,除了媒體應跟上的導向性宣傳與普及教育,更應該加重法律在這方面的處罰。有網友戲稱,《西游記》中孫悟空當年寫下“到此一游” 就被罰壓在五指山下500年,有了這樣的重刑,還有誰敢“到此一游”?事實上,我國對於文物的惡意破壞是有嚴懲法律的。但為何出現了那麼多的“到此一游”,也沒有著名的處罰先例?除了抓獲的困難性,是否也與這樣的處罰會有損旅遊景點的管理部門的“面子”,甚至影響與當地政府的政績有關?

  有網友建議在各大旅遊景點與文化遺跡前竪一塊空白石碑,專供國人抒發自己對於“到此一游”的熱忱。將這種行為直接進行官方規範化,或許這也是一個解決的思路。但對於我們個人來說,對於文化遺跡、歷史文物應抱有一種尊重歷史和文化的心態。意識到施加破壞是一種不文明、沒素質的行為。丁錦昊的“到此一游”游過了面子的底線,為了表達自己的憤怒,甚至有人黑進了丁錦昊的母校主頁,留下一個丁錦昊到此一游的對話框,這就偏離了熱議的初衷。畢竟,對“到此一游”的反感不應該成為針對丁錦昊個人的聲討,而是對這樣的行為的集體反思。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