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升(重慶江津 職員)
最近安徽蕭縣和甘肅華亭縣委書記案件審判結果,引起全社會的關注。關注最主要的焦點不是所涉及財物數量,而是涉案縣幾乎所有鄉鎮和縣直機關負責人都曾向縣委書記賄賂。這種現象以及折射的問題值得我們所深思。
縣委書記在公務員體系中屬於正處級幹部,在公務員序列中處於中層位置。但在縣域範圍內,縣委書記是一把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司馬遷在史記中指出
“縣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縣治,天下無不治。”只有郡縣的治理安定,國家才會穩定。經濟學家張五常也指出,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突飛猛進發展的重要原因在於中國特有的縣域競爭經濟。可見,縣治在當代中國社會治理中發揮中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另一角度來說,縣治也容易成為問題爆發的源泉,縣委書記容易成為腐敗的突破口,成為窩案的庇護者。
這兩起案件中暴露出的許多問題值得我們深思。第一、基層腐敗成風。蕭縣案起訴書涉及66名行賄者,幾乎覆蓋了蕭縣所有的鄉鎮和縣直機關,還包括蕭縣四大領導班子的成員。華亭案牽涉了129名華亭縣官員,幾乎覆蓋該縣縣委、縣政府以及各鄉鎮政府機關。第二、法不責眾。華亭案除了四名行賄者因同時還暴露其他問題而受到處理,其他行賄者則毫無影響。蕭縣也存在類似情況。這說明當地基層生態已遭到破壞,這種不責眾的情況讓行賄者有恃無恐,且容易形成腐敗土壤。第三、權力尋租明顯。兩起案件主要受賄節點都在縣委書記任職期間,主要形式通過春節、中秋、婚喪收取禮金的形式。表面上只是禮尚往來,無明顯請托事項。但都希望縣委書記在升遷、調動工作、列為後備幹部中尋求幫助。但禮金的表現掩蓋不了收受財物權錢交易的實質。
阿克頓爵士指出“權力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系列窩案折射出縣委書記權力制約的困境。出現窩案的首要原因在於權力過於集中。縣委書記掌握組織人事權,縣內幹部的提拔、轉崗、列入後備幹部等事項中,縣委書記掌握重要決定權。在一些地方,甚至是縣委書記說了算。這些集中的權力很容易成為尋租的渠道。其次在於監督困難。上級監督太遠,同級監督太弱,下級監督太難。形同虛設的監督體制,使得縣委書記容易衝破法律的約束,導向犯罪的深淵。最重要在於基層腐敗文化的盛行。基層已形成一種腐敗文化,那就是必須打點好上級。在重要節日的時候,一定要有所表示,而不視之為行賄。在所涉案件中,一些行賄者都是結伴而行,一起公開送,甚至用公款行賄。而在調查的時候,明目張膽地說,這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工作。
前段時間,網絡熱炒反腐蒼蠅和老虎論。網友們為打老虎重要還是打蒼蠅重要而爭辯不休。其實這都是偽命題。老虎和蒼蠅都是相互轉換的。縣委書記在省部級領導面前是蒼蠅,但在縣範圍內無疑就是大老虎。因此,反腐的征途一方面在於打擊各種腐敗行為。更重要在於制度上改革。如果不能從權力約束、監督管理等方面進行改革,那麼無論是誰在那個位置,都可能成為腐敗的俘虜。
謠言止於智者,腐敗止於公平、公正、公開。腐敗行為層出不窮,說明在公平、公正、公開方面還欠缺。只有全社會動員起來,加入反腐敗的行列,而不是只因自己求腐敗不得而咒罵腐敗。要真正做到像朱鎔基那樣“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