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王金平的角度,最壞的設想和最強硬的對抗,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王金平但就這一事件上,無法正面對抗國民黨中央,只能生拉硬拽,牽扯出威脅和實際點出國民黨內部和綠營政治人物的關說行為。用法不制衆來自保和獲得讓國民黨投鼠忌器的力量。折中妥協是王金平一貫難受的好戲,關鍵時刻其一定不會放棄這招“殺手鐧”但不到萬不得已,也只會引而不發。
其二,對馬英九本人進行攻擊。徹底毀損馬英九的形象,甚至用罷免馬英九想要挾等。但如果這樣做,對王金平來說也僅能是損人不利己。王金平遭致的個人攻擊會超出政治衝突之外。
其三,攜綠自重。王金平利用綠營的資源,讓馬英九不敢輕易下手。但這種力量,就像要要借機分裂國民黨一樣,是一把雙刃劍。目前對王金平的支持綠營大有人在,就是綠營要借題發揮,讓國民黨的這場政治風暴來得更加猛烈、巨大。但綠營人士參與的越多越積極,對國民黨本身的傷害也不見得更大。
其四,高調曝出司法調查監聽等黑幕或一些違規行為,放大公正對司法的不信任感。轉移公衆視綫,引得更多同情。但其風險是會引來司法對其做更實質性的調查。
事情如果發展到上述方面,那就是王金平和馬英九徹底的決裂,真正開啓了台灣政壇的一場大地震。如此行事,王金平需要對自己的清廉有更足的信心,并且堅信除了柯建銘之外,沒有其他更多的、更明顯的關說。否則,深挖下去,王金平面對的恐怕不僅僅是政治問題。先硬後軟,順勢而退,達成自保安度晚年,是其無奈而最佳的選擇。
在這場不知要演變成如何巨大的政治風暴之前,馬英九占有權力和資源方面的優勢。如果要做一次2014和2016年的政治布局,和大刀闊斧的改革,這次“關說”之爭,就不會不了了之。王金平和馬英九政治和個性上的差異,空自擁有國民黨的最高權力,卻不斷一直妥協,不但在國民黨改革上畏首畏尾,在“國會”支持上,也沒有彰顯全面執政的優勢。設若馬英九是深思熟慮之後發起的這場攻擊,其必須做好付出黨內外許多代價的准備,完成國民黨的鳳凰涅槃。
72歲的王金平無論如何,在政壇上不倒翁這麼些年也就够了。如果以攻為守,急流勇退保全自身。既落了個好人緣,也有益於國民黨的發展。背水一戰,魚死網破不是王金平的性格。但退卻的時機,妥協的條件,則是王金平必須要考慮的。繼續進行恐怖平衡,恐怕已經沒有可能。馬英九是就事論事地揮淚斬馬謖,還是要借此開啓國民黨更宏大的政治局面,這是接下來觀察的重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