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貞昌機器團隊何以不顧黨內外支持者較為理性的聲音,執意發動“倒閣”呢?
做出這樣的決策,首先凸顯了蘇貞昌領導民進黨的力不從心。他需要一個更重大的事件來聚合和打造自己的領導力和形象。要成為事件的真正主導者。選擇“倒閣”,盡管其以罷免馬英九太過艱難,僅以“倒閣”彰顯其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悲壯和勇氣,卻無法讓台灣的發展更正面。即便對現狀十分不滿的人,也大多數認可,江宜樺不是這種現狀的罪魁禍首。選擇這樣的發力點,的確是有點捏軟柿子的味道。做出這樣的判斷和決策,與其是說順應了民意,不如說是被“立法院”民進黨個別“立法委員”所攜裹。自己缺少主導整個局勢的能力和格調。
其次,蘇貞昌及其幕僚對局勢的誤判。認為民衆因為馬英九處理關說案和特偵組監聽疏失,社會對馬英九的不滿多於自己的預期,而藍營“立法委員”對馬英九公然逼宮,也讓蘇貞昌及團隊認為機會難得。設若“倒閣”成功,會讓民進黨士氣更為大振,馬英九團隊更加灰頭土臉。蔡英文的判斷則顯然超出了“倒閣”事件本身。說明“倒閣”自身不但需要駕馭全局的能力,更需要考量“倒閣”成功之後能否駕馭全局、獲取對民進黨更有利的局面等。
再次,蘇貞昌沒有得到民進黨最好的幕僚支持。民進黨內部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人才所在多多,倡導和駕馭主題的戰將比藍營有太多人才。蘇貞昌顯然沒有網羅到或者不能聽進去他們的意見,更或者這些人出工不力,對蘇貞昌未來是否是民進黨的共主,持繼續觀望的態度。
最後,蘇貞昌此舉,盡管可以檢驗民進黨的能量,但會過早暴露民進黨或者是強大的實力(也可能不如想象般強大)或者是對拿回政權的饑渴和焦慮。
總之,無論民進黨發動的“倒閣”成功與否,對民進黨和蘇貞昌自身都是一場損人不利己的政治運動。民衆或會因為這場“倒閣”導致更加混亂的局面進而思考,他們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樣的政黨和政局。民衆的智商,對民進黨是要“倒閣”,還是搗亂的真正動機,假以時日還是可以分辨清楚的。國民黨和馬英九更受傷,不能讓民進黨更健康。這在比爛之下的選舉政治生態,盡管對選舉有利,但對台灣的穩定、發展、繁榮傷害最大。其結局,或讓郭正亮一語成讖,蘇貞昌此舉真的讓馬英九逆勢上揚,徹底走出困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