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之爭的前半段,民進黨操作得相當成功。以非法監聽和洩密成功轉移關說焦點,動員綠營的包括媒體、操控的民間團體的各種力量,或煽風點火,或赤膊上陣。柯建銘并利用自己的身份,質詢個案,其一開始并不掌握的細節,通過咨詢,讓胸無城府的黃世銘一一道來,反過來讓其有更多的證據和細節,攻擊非法監聽。馬英九和特偵組甚或成為約談對象和證人。馬英九非但無法正面處理王金平柯建銘的關說案,自保尚且不及。柯建銘一時間成為民進黨的第一功臣。
所謂過猶不及。蘇貞昌和柯建銘太過急於擴大戰果,過於低估藍營立法委員對自己切身利益的保護。民進黨發動“倒閣”失敗後,從柯建銘後來諸如,上了王金平的當,王金平和對手(江宜樺)如何如何等,酸溜溜的言論看,足見其前面表演得太過:多次涉及自身的質詢,都是好不回避地第一個開炮,而且“你死了”等等諸如此類,毫無內疚的囂張語言,無論占理與否,都足以引起衆人的反感。
反動“倒閣”,是起始於個別立法委員。但作為民進黨“立法院”總召,柯建銘又對整個局勢判斷和把握,給民進黨提供決策的重任。柯建銘有沒有給蘇貞昌和民進黨提供接近事實的決策參考不得而知。事實是,蘇貞昌對黨內外反對的聲音,置之不顧。如蔡英文的“民進黨還沒有駕馭全局的力量”委婉的表述,以及謝長廷、郭正亮等明確的反對等。誤判形勢、錯誤決策,只想一鼓作氣,將國民黨打得爬不起來。
民進黨的“倒閣”非但沒有達到最低的目的,反而讓民衆反對的聲音導向民進黨。這盡管不能讓柯建銘離開“立法院”(如果民進黨因為後續發展,比如說,柯建銘犯案確實,柯建銘也會循王金平模式自救),但卻可以被選換掉黨內總召而被邊緣化;蘇貞昌也盡管不會為此動搖自己的黨主席。但因為此役太過粗糙草率,在黨內的威望更低,如果不是有更大的建樹(比如能够贏得2014選舉),其很可能提前無緣2016的大位之爭。從這個角度說,馬英九和王金平無意合演的苦肉計,卻成了蘇貞昌和柯建銘政治生命的滑鐵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