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嫦娥三號探測器14日21時11分在月面預選著陸區域成功著陸,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實現地外天體軟著陸的國家,人類第130次探月之旅完美上演。
新華社報道,21時00分,首次應用於中國航天器的空間變推力發動機開機,嫦娥三號開始實施動力下降。經過主減速、快速調整、接近、懸停、避障和緩速下降等6個階段,探測器11分鐘後在月球正面的虹灣以東地區著陸。
這是一個此前人類探測器沒有造訪過的區域。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說,選擇虹灣著陸,是考慮到著陸區的地形地貌條件、月面通信條件、太陽光照條件等工程因素以及科學探測的需要。
來自地球的探測器與月球輕柔相擁,“軟著陸”看上去充滿浪漫,卻是一項高度複雜的航天活動。歷史上以此為目標的探月任務中,蘇聯直到第12次嘗試才首獲成功,美國在實現軟著陸之前也經歷了3次失敗。
為了規避新產品性能和月面不確定環境帶來的風險,我國科研人員攻克了著陸的自主導航控制技術、推進技術和緩衝技術等關鍵技術。
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的嫦娥三號,是我國發射的第一個地外軟著陸探測器和巡視器,也是在1976年蘇聯“月球24號”探測器登陸月球後第一個重返月球的人類探測器。
作為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二步,在實現軟著陸的同時,嫦娥三號還肩負著突破自動巡視勘查、深空測控通信、月夜生存等關鍵技術的使命。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目前,探測器已經完成太陽翼展開、定向天線對地定向、轉移機構展開等月面初始化工作。
接下來的幾個小時裡,“玉兔”將通過轉移機構駛離著陸器,開始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原地探測。它們將開展天文觀測、地球等離子體層觀測、巡視路線上月殼淺層結構厚度觀測等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