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可問:反服貿,骨子裡不排除就是為了反兩岸通同?看來是的。在台灣尚有相當影響的台獨勢力及其政黨,從其“台獨”的政治訴求出發,是要反對兩岸“通”的。因為他們擔憂,“通”將趨向“同”,這是“台獨”堅持者不能接受的。
其四可問:有人是在挑起和強化族群對立?是的。“台獨”死硬派為了其政治訴求,是不惜挑起和強化族群對立的。因為其是“少數”,在兩岸“通”已成大勢、“同”將成趨勢時,那些人看到了“台獨”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也只有激動、對立、抗爭才能“有效”,用“血肉之軀”構築“肉墻”才有用,且最好是“每個人被迫著發出最後的吼聲”,才受用。
其五可問:台灣反服貿是否出現兩“營”四“方”,更使化解反服貿複雜、艱難?大概是的。這裡的兩“營”,是人們熟知的藍、綠。而四“方”,或可說是藍分“馬”、“王”;綠有民進黨和鬧事學生。這裡的四“方”說,是為了說明:馬、王有隙,肯定影響了藍營執政方處置的能力(王金平發兩岸監督條例立法前不協商服貿協議聲明,即是最新證據,更顯盡早完成兩岸服貿協議審議的艱難)。而綠分兩方,則是為了提醒人們,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已經有了世代交替方——在多年台獨氣氛影響下被“染綠”的部分學生。而兩“營”四“方”,更使化解反服貿複雜、艱難,確應為兩岸的人們所充分意識到。
其六可問:還是難丟“台獨”拐杖的在野黨,在有意給執政黨出難題、找茬子,讓執政黨難看、難堪,要凸顯執政者無能,實乃謀選、謀權之術?看來,也是的。且看台灣難丟“台獨”拐杖的民進黨近期的種種作為,不是這樣嗎?這裡還想說,台灣的民進黨在利用西式民主的缺陷方面,無疑是“高手”。其能讓少數成為“關鍵”,能“不擇手”,人們在感嘆的同時,實應提高認知,多防一手,才是。
其七可問:“黑道”人物的民族心是否可嘆可贊?這次台灣反服貿中,出現了曾是台灣最大幫派竹聯幫的創始人張安樂,帶人在學生反服貿抗議現場與民進黨和學生代表對峙,并引發了“黑道以暴制暴”的議論。如何看原“黑道”人物且堅稱自己是“中國人”者的反反服貿?這是藍方無人而請出?還是“黑道”人物的民族心可贊?或可說,雖然不能說張安樂出面是藍方無人,但此中確有讓人“可嘆”之處。而其也有“可贊”之點:其實,歷史上在民族心上,“黑道”人物未必落後,是頗有英雄的。不遠的抗日時期,即是如此。這不能說明我中華民族意識衰落,正能證明中華文明能在世界歷史上唯獨延續至今,其深入民族民衆血脈骨髓的民族意識的深廣程度,證明中華民族幾千年能“分久必合”、始終維持大一統局面的深厚根基所在——即便“黑道”,也有深明大義,其中華民族意識也足够深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