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鳳生認為,學生說要遍地開花,是開什麼花?經濟上的花朵應該是看不到,恐剩下政治花朵。(中評社 高易伸攝) |
中評社高雄4月11日電(記者 高易伸)太陽花學運落幕,學生領袖揚言將“轉守為攻、出關播種”若馬政府企圖撕毀承諾,不排除有更廣泛的抗爭。台灣高雄大學講座教授、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王鳳生11日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年輕人已經不能認同朝野在“立法院”的運作模式,所以從社會運動變成政治參與。各級民意代表,有好好關心地方、審查法案?在接下來的選舉,這都將一一被放大檢視。
王鳳生,1950年生,台灣高雄鳳山人,祖籍江蘇南通。美國普渡大學經濟學博士。現任台灣高雄大學講座教授、高雄大學應用經濟系教授、高雄大學管學院區域經濟與產業發展中心主任、中華亞太經濟與管理學會理事長、財團法人華亞經濟管理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台灣“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科技經濟組顧問、“行政院”政務顧問。
王鳳生打趣表示,是不是以後台灣社會將出現一個“台灣青年民主聯合陣線”,年輕人要關心社會,學運很可能就變成政治運動。學生自己說走出去就是遍地開花。王反問,是開什麼花?經濟開花我不太看的到,但政治開花可能就是要到各地去參加2014或2016的選舉。
王鳳生認為,雖然林飛帆、陳為廷兩位領袖表達了自己的政治立場,但330上街頭黑潮並非全部都支持這樣的政治立場,而是基於對資訊不透明、社會的集體焦慮而站出來的。社會並不需要對這兩人的政治立場無限上綱。學生不至於“逢中必反”,反而是在野黨似乎只要跟中國有關的法案,一定阻擋。中國因素是大家在乎的,但大家應該好好檢討,中國因素在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面向,我們要正視這議題的話,台灣自己也要有好幾手策略才是!
他表示,我們最不喜歡看到街頭暴力,他相信這群學生是有優質的腦力,同時也相信政府部門處理對外談判絕非要出賣台灣利益。“立法院”的效率低落以及“立委”在審理法案的專業能力相對不足,才會有這次的學生運動,直接地挑戰了“行政院”與“立法院”。
王鳳生說,這次學運讓他聯想到1964年不幸被刺殺身亡的美國年輕“總統”甘迺迪(John F. Kennedy)於1961年就任時所講過兩段話。
王鳳生表示,首先是“Those who make peaceful revolution impossible will make violent revolution inevitable.”(政府若不容許子民有平和的革命,則暴亂式的革命將不可避免);其次是“we all should standup what we believe, but in an orderly fashion.”(我們應當為理念站出來,可必須要堅守有法律的次序。)
王鳳生說,甘迺迪當時選上“總統”,美國正經歷人種膚色的種族歧視與年輕人是否赴越南參戰等問題,社會氛圍也是焦慮不安的。王觀察,有關反服貿學運已不單純是學生的理念在支持他們走上街頭,24天時間其實也考驗著政府與學生及學生之外的年輕人一種“溝通”的能力。溝通這件事情必有兩先決條件,首先是“資訊的不對稱”、其次是“知能的不對稱”。
甘迺迪曾說,“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別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先問問自己能為國家做點什麼)。王說,學生必是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學生在場運動中其實是在問這個國家,能為下一代做些什麼!學生的訴求就是“Ask what the country can do for us?”在這場學生運動中,王鳳生是肯定的,但對於台灣未來的經貿關係卻是擔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