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勇 (廣東汕頭 文化傳播)
為了生存,在地化,本土化的中國國民黨,褪去“中國馬甲”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修憲,修憲,幾次修改後的“憲法”不說合身合體,也算差強人意吧,“國土”僅及於“台澎金馬”,“中華民國在台灣”換作“中華民國是台灣”,國民兩黨的分野只在於“保殼”與“破殼”的些微差別了。
失去魂魄的政治集團的末世沒有壓得住陣腳的強勢人物,中興只能是奢談與夢幻,分裂是在所難免的。為選舉而選舉的政黨只能是一個偏重眼前而忽視長遠利益的暫時的政治集合體,遇有挫折或震蕩,裂變組合勢為常態。
回顧小蔣身後的國民黨的幾次裂變,都與本土化有關。也許本土化并沒有錯,錯在借本土化去“中國化”,與大陸搞“一邊一國”。李登輝打壓非主流,排擠宋楚瑜,先後裂變出新黨、親民黨;國民黨清算李登輝,後者自保,豢養了台聯黨。馬英九收割了2005年的果實,上台八年,堅持“親美友日和中”及“新三不”,并沒有做多少撥亂反正的工作,延誤了兩岸和平的大好時機。
“馬王之爭”的結果也許會導致國民黨的繼續裂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