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教授所給出的藥方是:
第一,大陸應從互惠互利的角度思考台灣參與東亞經濟整合體制,則台灣內部支持兩岸經濟開放幅度擴大的力量也會更大。同時,大陸應該支持台灣互補參加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系(TPP)第二,台灣以金門為自由經濟特區,促進全球商品、服務、資金、人員與信息在金門自由流通。第三,以公民投票作為台灣內部化解《兩岸服貿協議》爭議的方式。
筆者認為,童教授所謂的三個藥方恐怕沒有一個是有實質性的和可操作性的。總體看三個藥方的基礎是需要大陸做配合和讓利。而沒有觸及到問題的實質所在:
其一,大陸支持先行台灣加入東亞或環太平洋經濟體和服貿協定之間的順序就錯了。兩岸正是要先簽訂服貿協定來應對其他經濟體的衝擊,以規避由此衍生的系列經濟政治問題。讓大陸先行支持參加TPP等經濟組織,比通過服貿協議的難度更大。而且退一步講,即便台灣那些協議和組織能够通過或簽訂,阻礙台灣通過服貿協議的因素仍然存在,也仍然無法獲得反對者的認同。
其二,服貿協議之所以在台灣不過,問題的根源在於藍營和執政者正面倡導不足、而綠營負面倡導引起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焦慮超出了實際簽訂該協議後可能出現的負面效應本身太多。倒是認同童振源教授第一點分析:ECFA發揮的效益沒有符合預期,這讓簽訂服貿協定的急迫性降低,給負面操作提供了更多的口實。但這不表示大陸讓利不够或植入了經濟戰的木馬。ECFA沒有發揮更大的作用并非這個架構不好,就像一條設計時速為300公裡的鐵路,機車和鐵路沒有問題,而是開車和負責調度的人的能力決定了這條鐵路能够發揮多大的作用。現在不要說開火車和負責調度的人的能力的確存在部分不足,再加上坐車和不坐車的人,別有用心地說,這鐵路和機車設計制造和負責開車和調度的人都存在很大的問題,讓坐車的人不敢坐車,而開車的人則更是首鼠兩端、謹小慎微,無法將火車的運輸能力發揮到盡可能大。
即便童教授認為目前台灣反對服貿協議的人占有更大比例的數據是真的,這樣的人數構成和服貿協議的內容本身并沒有太大關系,因為即便學運上街頭明確反對服貿協議的人,對服貿協議的具體內容也不是很清楚,為反對而反對是某些政黨或別有用心的人才會有的態度,更多的人,不發表意見并不表示反對或贊同。反對的人與其說是對服貿協議內容本身不放心,不如說是對執政者不放心或故意裝出不放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