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兩岸應在2015年積極探討新共識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1-03 11:21:17


  
  三、「兩岸主權(包含港澳主權)統稱中華主權」。
      
  「中華主權」就是「中國主權」的換一種叫法。這里的中國,不是中華民國,也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是包括台灣地區、港澳地區和大陸地區在內的整個中國。
 
  在2013年6月的習吳會談上,國共兩黨已經就接受一個中國框架達成共識,由於當前聯合國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已承認大陸,中國已經被台灣社會窄化、僵化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綠營人士認為一個中國框架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因而堅決拒絕接受。我提出的中華主權概念,與台灣著名政治學者張亞中先生提出的一中三憲的第三憲概念(隱含第三國)、聯合報經常提到的大屋頂中國以及施明德、蘇起等藍綠七賢人提出的大一中概念相類似。「中華主權」和「中國主權」在大陸人看來是一樣的,但在台灣人眼里就大不相同。現在很多的台灣人已經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就是中華民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奧運會台灣代表團的名稱上曾鬧出風波就是一例。使用「中華主權」這一新名詞,有利於消除兩岸因為對文字理解不同而產生的疑慮,減少兩岸政治和解的外部阻力。 

  四、「中華主權由兩岸人民共用」。

  當前,台灣和大陸分別被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所統治,而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聲稱對這兩個地區擁有主權。如何讓兩岸人民和平對等地共用中華主權呢?這就涉及兩岸政治關系的定位問題。
 
  在2013年6月舉行的習吳會談上,國共兩黨已經就共同維護“一中框架”達成共識。根據兩岸現行憲法規定,台灣和大陸同屬一個中國,兩岸領土和主權重叠。既然兩岸領土和主權重叠,我提議以“一中框架,國中有國”的中華模式來化解兩岸領導人見面時的稱謂爭議。所謂“一中框架,國中有國”,就是一個中華民國架構內包含中華人民共和國,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框架內包含中華民國。兩岸根據各自憲法,正視并尊重現狀,承認對岸是自己憲法框架內的政治特區。
        
  以歷史眼光來看,從1949年10月1日起,中國事實上處在中華民國和中國人民共和國并立的特殊時代。由於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相互不承認對岸,才造成兩岸政治對話遲遲無法開啓。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根據兩岸憲法,兩岸接受對岸為政治特區并不困難,難點在於兩岸無法相互接受“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在這一點上,兩岸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啓政治智慧。老子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道的外相”。兩岸若繼續以對抗排斥對岸的舊思維,去解讀不斷變化中的兩岸政治關系,就會因一個國家之“名”而困擾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之“道”,兩岸政治關系僵局永遠也無法打破。若改以包容接納對岸的新思維,雖然兩岸都有國家之“名”,但都把對岸當成自己的政治特區,不再繼續視為無法包容和接納的國家,兩岸政治關系的難題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為了夯實九二共識,為兩岸領導人見面創造條件,并最終達成中華共識。台灣可以繼續堅持一個中華民國,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大陸是中華民國的一個政治特區,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統治,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區政府,特首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大陸可以繼續堅持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政治特區,在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由中華民國統治,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區政府,特首就是中華民國總統。
 
  兩岸領導人見面,不論在兩岸場合,還是在國際場合,都可以互稱官銜,只是根據各自憲法把對方視為特首即可。但在國際上,兩岸不能推行雙重承認。在中華民國的邦交國,由中華民國代表中華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只能享受中華民國大陸特首的政治待遇。在聯合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交國,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華主權,中華民國總統只能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特首的政治待遇。從而實現兩岸人民和平對等地共用中華主權。只要兩岸在國際上不推行雙重承認,就不會造成實質的“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這樣,不僅能够解決台灣同胞關心的國際生存空間問題,同時也擴大了大陸的國際空間。同時可以把兩岸關系從「有你無我,有我無你」的對立階段提升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階段。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