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2日電/一位做了母親的前電視記者,用了自己的稿費,耗時一年,做了一個超長的電視演講記錄片,話題是13億中國人最關心的空氣質量問題。一天1億次的互聯網點擊播放,也創下了中國電視節目的新高。
說了那麼多,我們沒有提她的名字。就像這篇文章的標題一樣,她做這些的目的可能並不是讓人們記住她叫柴靜,而是讓更多的中國人知道我們為何生活在這樣的霧霾中。
要感謝柴靜,她用一個職業電視記者的專業手法,讓普通老百姓看懂了為何我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
這是很多記者夢寐以求的結果,儘管我們也很專業,儘管很多記者也做了很多影響巨大的報道,但這一次,我們依然要感謝這位看起來柔弱的女性。沒有她利用如此多的電視表現手法,沒有她和夥伴們的深入淺出表達,我們更多的受眾還停留在懵懂階段。
崔永元老師說,這是一次啟蒙。一語中的。
所以,我們無權去指摘柴靜。她用自己的錢做了公權力該做的事情。當她用自己的錢,和自己的夥伴們四處奔波尋找真相的時候,那些只會事後評價的人們,你們在做什麼?打嘴炮最總容易的,鍵盤黨也是輕鬆的,可是你們真的有資格麼?再直接一點,你想渲染式的表達,但你做得到麼?
不過,我們還是想說,不要再圍繞柴靜了,不管公知還是媒體同行們。她耗時一年做了這個片子,不是讓人們議論她,而是要提醒我們,霧霾要有解決辦法。
中國的互聯網輿論環境就像街頭吵架的潑婦。那些喜歡發聲的人們總是圍繞事件的雞毛蒜皮糾纏,到最後忘記了事件本身。更讓人惡心的是那些陰謀論者,夾雜著銅臭味,總是試圖攪亂渾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