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民調機構如果凸顯自己的中立和科學,除了問題設計方面要全面科學之外,就是不應該帶有更強烈的個人喜好情緒,更不應該輕易得出自己的結論。即便事後其他場合他人可以據此得出自己獨立的分析和結論。但姚立明等人,一口一個“小英主席”親昵地而不是“蔡英文主席”嚴肅正式的稱謂來表示自己的中立性。
另外,國民黨目前的氣勢,不用民調就能夠知道,2016年即使是輸,也並非輸在兩岸政策的不好上。而蔡英文即便贏,也是因為其兩岸政策的模糊和欺騙性,讓許多人認為其能夠搞好內政的同時,也假設能夠處理好兩岸關係。維持“兩岸現狀”就是滿足了希望民生變好,而兩岸關係又不至於變得太差的多數人的訴求。姚立明等人也說,民眾同樣對蔡英文的“空心”模糊抱有疑慮。民調恰恰回避了關鍵性問題上,對蔡英文的如何維持兩岸現狀的疑慮的調查。就像猛然問大家“給100萬美元要嗎?”。顯然,如果沒有任何前提條件,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拒絕,但如果給出先決條件,也即包括違背道德、法律甚至付出自己甚至整個家族生命等各種不同代價才能夠獲得的話,人們給出的答案又會迥異。可見問題的不同設計是操縱民調的不二法門。
即便按照姚立明給出的民調和同意2016國民黨贏的幾率不高的分析,也無法得出2016大選中,兩岸問題就不是蔡英文罩門的結論。因為按照姚立明公司給出的民調,其中還有38%是堅定地以現行有效方式維持兩岸現狀的人存在。這和其他對蔡英文的模糊抱以幻想甚至不理解不同。有這38%的基礎,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的模糊自然就是她的罩門,也是國民黨攻擊的重點之一。用一份不科學的民調,想讓國民黨放棄自己最大優勢,其傾向性可想而知。退一步講,即便國民黨2016選舉失敗,並不妨礙在選舉中提醒民眾,蔡英文的兩岸政策模糊背後有很大的欺騙性和危險性。選擇了她,就要甘願冒一定的風險,不要說言之不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