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若曦看台灣20年:心情都在往下掉
http://www.CRNTT.com   2015-07-19 00:21:27


台灣作家陳若曦於香港大學開講《尋找桃花源》。(中評社 高映竹攝)
  中評社香港7月19日電(記者 高映竹)“一生追夢,無怨無悔,有夢最美,成功相隨,誰來打造桃花源?捨你我無他”今日,台灣作家陳若曦於香港大學開講《尋找桃花源》,向觀眾一起講述了她傳奇的一生,她深愛的台灣以及她心中的桃花源。

  1966年,陳若曦跟隨丈夫舉家前往大陸定居,她說那個時候台灣當局政治高壓。當30年後她再次回台灣定居,她驚訝了,“原來鄧小平說的沒有錯,馬照跑舞照跳”她憶述道,“那個時候台灣真是史無前例的自由民主,全民大選在即,新聞自由,經濟富足,務實外交,大學開始擴張,建築如火如荼。”“我寫我知道的”《慧心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作品主要描述了半個世紀以來台灣女性以及台灣佛教的進步。

  “到今年我住台灣滿20年了,但坦白地講,我對台灣這20年,我每一年的心情都在往下掉。感覺1995就是高峰。”她在解釋原因時,特別提到了這20年與大陸變化的反差,大陸在改革開放以後經濟騰飛,而台灣卻恰好相反,越來越政治化,尤其在2000年陳水扁執政時期。她說,“台灣的經濟發展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例如台灣養豬,排洩物導致水體極度污染,94年德國雜誌明鏡週刊報道台灣‘我們生活在豬圈裡’。雖然我們以民主自豪,但是在投票過程中也不可避免的存在意識形態的拉票,台灣的政治就像在重新經歷大陸文革,‘愛台灣’成了‘愛毛主席’的代名詞,‘愛台灣’成了最對的話。”

  陳若曦強調,“過分強調本土化會失去國際觀”她舉了一個例子,說朋友曾來探望,著急回大陸的原因盡是“待在台灣容易變成井底之蛙”她說她聽到以後很尷尬,報紙電視被當地新聞充斥,例如一隻豬多了一個指頭這樣的新聞也從早播到晚。

  她還說,太過本土化容易失去民族身份的認同。她舉例說道,陳水扁時代一個高官,被指責事事以美國為首,抱美國大腿,他答記者問時回答道,“我們不抱美國的大腿抱誰的大腿?”這些都是閉關鎖國的表現,失掉的是與大陸合作的機會。不少外商紛紛撤資,台灣原來的亞洲四小龍的地位漸漸被人遺忘。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專題: 中評香港網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