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一智庫畢殿龍綜合智庫聯合發言認為:
的確,無論國民黨臨全會開得多麼悲壯和卓有有效率,但都無法遮掩朱立倫黨內整合能力的缺失和大事決斷、決策方面的優柔寡斷。即便朱立倫參選能夠讓國民黨多贏幾個立委席次,但能否贏得2016大位方面,反而比自己一開始積極參與,少了更多機會。
洪秀柱最初參選的結果和對國民黨的整體影響,其實從始至終並不難預測,發生“挺住”和“換柱”逆轉,彰顯的恰恰是國民黨的守舊的傳統、陰柔內鬥的政黨文化,和某些主要領導人的個性。馬英九連任黨主席就是明證。馬英九作為黨主席,站在政黨利益上來看,其對政黨穩固政黨執政基礎方面,比其做總統做得更差,這也是數年之前國民黨內部的共識。但馬英九連任之時,卻沒有遭遇黨內任何挑戰。其連任黨主席之後卻遭遇到很多國民黨骨幹陰奉陽違。
並不認同朱立倫先是堅決不選,後靠偷梁換柱,希望靠征召換掉洪秀柱,是其早先的選戰策略和布局。畢某判斷,最初朱立倫因為剛當選新北市長以及自覺贏面不大等關係,的確不想參選。他也樂見如果可能洪秀柱參選能被勉強接受,能紓解自己必須披掛上陣打一場必輸的選戰的壓力。只是後來的局勢發展,讓他感受到不換“柱”,自己對政黨的把控會崩盤,自己得背負不戰而降的選戰責任。無論其判斷如何,都認為“換柱”,導致今天國民黨的混亂局面,朱立倫負有最大責任,憑良心講,他至少是認為這樣做能挽救立委的選情。從這一點講,他反而更多的不是出於對自身的算計。不認同上面諸君對朱立倫換柱為私心行為的判斷,並不表示不認為,朱立倫對國民黨內部民主選舉制度造成的長期傷害。但是在國民黨眾多參選人和骨幹的起哄中,相信朱立倫也只好先顧眼前了。
按照民進黨參選人蔡英文的領先優勢,畢某判斷“換柱”並沒有多少美國的因素。朱立倫被征召之後強調訪美,只不過是一方面凸顯最初洪秀柱在這方面和自己的意見相左,可以減低“挺柱”者反對的聲浪;另一方面,是主動向美國示好。但是這種示好並不能改變2016年台灣領導人選舉的最終結果。但對穩定國民黨的軍心、提升士氣、改善立委選情是有幫助的。
八年之內,能夠有較大變數的是立委的席次。期間,在沒有兩岸戰爭的即時威脅之下,國民黨陣營沒有更耀眼的政治新星出現之前,國民黨短期難重獲全面執政。儘管國民黨式微已成今後的大勢,卻仍是台灣重要的制衡力量。後國民黨時代,在兩岸關係上,國民黨的重要性也並不完全取決於自身有多強大,而在於其對一個中國認同的還能夠有多少堅持和做什麼樣的努力。國民黨只要不改名,越是不能獲得全面執政,其對國共平台的需要越強烈。國民黨若要重獲全面執政,其優勢並非和綠營的無原則的趨同,而是在兩岸關係上扮演綠營難以扮演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