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網評:對本土人才與海歸精英應一視同仁
http://www.CRNTT.com   2018-03-17 00:23:26


  中評社北京3月17日電/網評:對本土人才與海歸精英應一視同仁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立美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衛星工程常務副總師王建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忍不住提到了自己團隊培養的一名學生。王建宇對這名學生的評價是,當時整個項目的運行“我不在可以,他不在不行”。可這樣一位團隊中的主力,向上進步的路程卻走得有些緩慢,至今仍是一名副研究員,能夠獲得的支持與獎勵也寥寥可數。(3月11日《中國科學報》)

  不可否認,我國高等教育質量與英美等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培養出來的大部分本土博士生水平和能力也的確不如英美等發達國家的博士生。為提高我國科研水平和實力,出台激勵政策吸引優秀留學生回國,吸引“高精尖缺”人才,為他們提供優厚待遇,這本身無可厚非,也是必要的。而且,從實際情況來看,成效非常明顯,累計引進培養近萬名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像施一公等知名專家就是在“千人計劃”等政策吸引下回國的,已經取得了不俗的創新創業成果。

  但是,“海歸”人才享受到優越的待遇,而本土人才卻不能得到相同的待遇,在科研資金、科研項目、職稱晉升上都不如“海歸”人才。這樣的政策和做法就跑偏了吸引“海歸”人才政策的初衷,實質上是對本土人才的一種歧視,屬於一種錯誤的、畸形的人才觀。

  我們常說“不拘一格降人才”,這是指在吸引和重用人才上,不論他們的出身,不論他們的畢業院校,也不論他們是否有過留學經歷,而是要看他們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到底高不高。只要能力和水平達到了,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那麼不管是本土培養出來的,還是喝過洋墨水的“海歸”精英,都屬於國家和社會急需的人才,那麼在待遇上就該一視同仁,享有同等的待遇,不該有區別,這是最基本的公平。

  如果對“海歸”人才一擲千金,而潛心留在國內做研究的本土人才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享受不到相應的待遇,這將極大的打擊和傷害本土人才的創造積極性和科研激情,不利於本土科研人才的培養。甚至會逼得本土人才為了獲得“海歸”人才的待遇,不得不浪費寶貴的青春時間,在科研道路上走段彎路,去國外鍍金,乃至留在國外。這不僅不符合“就近取材”的規律,而且會不斷提高吸引人才的社會成本。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