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環球時報評:美國抗疫有三本難念的經
http://www.CRNTT.com   2020-04-23 15:23:56


  中評社北京4月23日電/環球時報評:美國抗疫有三本難念的經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張家棟

  美國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其醫療防控體系也一向被認為是世界上最高水准的。據全球最知名的美國布隆博格公共衛生學院發布的2019年全球健康安全指數排名,美國以83.5分位列第一,中國以48.2分位居51位。排名雖然不能說明一切,但美國在醫療方面的領先優勢,卻是世界公認的。然而,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美國卻仿佛表現出不同的一面,讓很多人、尤其是很多中國人感覺美國的醫療體系并不強大。有這種認知并不奇怪,因為信息在穿越不同文化背景和意識形態之間的玻璃幕墻時,會發生折射,甚至會出現自反現象。美國的疫情防控政策,從決策過程到實施過程,都有其自身的政治和文化約束性。

  一是政治制度的約束性。美國是一個分權制衡的國家,不僅聯邦層面的行政、立法和司法之間分權制衡,聯邦與州和地方之間也一樣,政府與社會之間也一樣。甚至是在行政機構內部,聯邦與州之間也有明確的職能分工,不存在上下級關系。總統沒有權力直接向州長、市長或縣長發號施令。并且,在美國的職能分工中,醫療和教育等事務,主要是由州承擔的。美國雖建立了一個聯邦、州和地方組成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但美國疾控中心(CDC)主要負責全國範圍內的疾病監測及發布、制定全國疾病控制和預防策略以及從事國際合作等;具體的醫療資源,多數在州和地方政府手中。所以,當特朗普總統要求一些州實施居家令時,很多州拒絕執行。等到特朗普要求一些州放開管控、恢複經濟活動時,也照樣會遭到很多州的抗議和抵制。

  二是經濟因素的約束性。美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是契約關系,它們之間的互動,往往有著高額的經濟成本。這導致無論是聯邦政府還是州政府,其實都不願意、也不敢輕易下達居家令。經濟一停擺,大量增加的失業人口是政府的沉重財政負擔。根據美國失業保險金制度,州政府一般要承擔26周以內的失業保險金。如果州失業保險金庫耗竭,可以向聯邦政府或其他州借款,或發行債券。這些都是要償還的,也是有利息的。過去一個月裡,美國失業數字是1967年以來規模最大、增長最快的一次。截至4月14日,已經有2200萬美國人登記為失業者并試圖獲得失業救濟。紐約州等6個比較富裕的州,在此情況下也最多只能支持10個星期。還有15個州,連聯邦規定的最低標准都滿足不了。這導致很多州根本不願意接受聯邦的居家令要求。聯邦政府也不能全是空手套白狼,需要拿出真金白銀。特朗普總統正在向國會提出一個2500億美元的應急救助計劃。所以,在美國做任何事都要算算經濟賬。
<nextpage>
  三是文化因素的約束性。美國民衆多數信仰宗教,對死亡的認知與中國人有很大區別。美國已經確診82.6萬,死亡人數超4.5萬。也許有人會以為美國人民應該已經是水深火熱、民怨沸騰了,實際情況卻是:有指責政府抗疫不力的,也有很多人不滿政府的抗疫政策“過度”,傷害了民衆的自由權。這種“美國人心真大”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源自他們的宗教信仰。至少從18世紀初的洛克開始,自由權在西方就是不需要任何世俗法則賦予的自然權利,受到上帝意願的保障。這樣一來,宗教信仰就在兩個方面影響著人們在抗疫中的表現:一是,宗教信仰使得很多人并不把生命權視為個人的專屬權,它在很大程度上是超自然力量賦予的。在失去的時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超自然力量收回的,并不完全受世俗法則和個人意志的支配。二是,人的自由是自然權利,不是世俗法則賦予的,也不應該受到世俗法則的踐踏。這樣一來,不少美國人就表現得既不怕死,也不喜歡政府的管控措施。這讓美國抗疫部門,從聯邦到地方,從總統到州長,都比較頭痛。

  不僅是美國,很多國家抗疫政策的選擇,背後往往都有很多決策者左右不了的因素。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但無論是大國還是小國,富國還是窮國,都將以自己的方式從疫情中解脫出來。抗疫雖是全人類的共同使命,但各國也有自己的應對方法和模式,不存在統一的標准。但是,在共同威脅面前,人類是選擇合作與協調,還是選擇對抗與摩擦,對於人類的共同未來,還是非常有影響的。(作者是複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