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江湧 江旭峰:世界經濟“負”重前行
http://www.CRNTT.com   2020-07-26 00:12:30


 

  世界經濟巨輪正駛入陌生水域,無方向標,無航海圖,更為嚴重的是無動力。全球化撲朔迷離,經濟低迷長期化,金融動蕩常態化,世界正從舊的有序進入到無序,然而從無序再到新的有序,可望不可期。
全球化撲朔迷離。理論界有人認定全球化是趨勢性的,浩浩蕩蕩,順昌逆亡。但是,世界史料清晰表明,全球化的周期性要比趨勢性更具有說服力。由於世界主要國家經濟結構存在差異,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全球化經歷螺旋上升,周期性與非線性特征明顯。在世界頭號大國美國,由於經濟增長的成果主要由富裕階層獲得,社會1%富人與99%群體對立愈發嚴重。特朗普政府為轉移國內矛盾,打著“美國優先”的旗號,以單邊主義取代多邊主義,為不斷高漲的民粹主義、保護主義加油助威。由此,去全球化似成為離弦之箭,反全球化浪潮一浪高過一浪。當前,中國正處於由“站起來”“富起來”邁向“強起來”的關鍵階段,為了抑制中國崛起,美國將中國當成首要競爭對手,全方位、多領域、大氣力遏阻中國發展,中美關係出現嚴重倒退。美中經濟當量數一數二,對地區對世界影響舉足輕重。全球化早已使各國成為利害共同體,傾巢之下豈有完卵?此輪由美國主導的以美元為核心的全球化周期正在走向終結,但是周期性、結構性乃至系統風險難以消除,人們所期待的“後疫情時代”新一輪全球化很可能遙遙無期。
經濟低迷長期化。通貨緊縮帶來物價水平下跌,將摧毀廠商所剩無幾的生產意願。商品生產與實現的矛盾,導致生產相對過剩和危機的出現,從日本和歐洲的經驗來看,負利率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手段,對經濟基本面並沒有太大提振作用。經濟增長最終是由生產要素端決定的,人口、技術進步才是關鍵,當前美國等西方國家熱衷的貨幣政策無法影響經濟潛在增速。所以,日本、歐洲在實行負利率、量化寬鬆政策後,出現了所謂“流動性陷阱”:資金淤積在金融體系內部,經濟增長沒有起色。

  金融動蕩常態化。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等西方國家使出了減稅降息、量化寬鬆等一系列常規與非常規措施,如今面對疫情及其系列次生災害等空前綜合危機,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策空間愈發有限。早已超出警戒線的債務還在不斷累積,為此只有不斷壓低利率甚或實行零利率、負利率,才能避免因巨量還本付息而導致財政破產。但是,負增長、負利率、負通脹、大宗商品低價格(如極端的負油價)這樣的“恐怖平衡”難以持久,因為失業導致社會矛盾的張力越來越大,促進經濟增長是執政黨的必須選擇,有一定的增長就會有一定的通脹。加之某些國家為應對綜合危機而實施赤字貨幣化,導致流動性過剩,使得通貨緊縮局面不可能長期維持。通脹一旦抬頭,利率必然調高,財政吃緊乃至危機就會隨之到來。因此,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更多地是在配合金融投機這只“看不見的手”,從而使得金融市場更加動蕩,而且使動蕩常態化。

  未來,負增長、負利率、負通脹還有黑天鵝式的負油價等一系列負面經濟現象還會不斷呈現,令脆弱的世界經濟更加不確定,風險更大,中國的外部經濟環境總體上會更加惡劣。但同時也應該看到,中國擁有9億多勞動力,14億消費人口,經濟韌性好,潛力足,回旋空間大,只要對內奮力脫貧攻堅,做好六穩六保,對外堅持改革開放,合作共贏,穩定供應鏈,延長價值鏈,就一定能在風雨飄搖的世界經濟大潮中行穩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