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28日電/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吉林考察時強調,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著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此前在寧夏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不懈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在陝西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在各地考察時關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切實做好當前經濟工作、積極應對風險挑戰、爭取經濟發展好成績指明了努力方向。
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介紹,前不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分析指出:“預計2020年,主要經濟體中唯一能夠實現正增長的,只有中國。”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經過全國上下共同努力,中國經濟發展呈現穩定轉好態勢。自4月份起,中國出口連續3個月實現正增長;上半年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5.8%和7.2%,新經濟蓬勃發展,動能轉換態勢良好;經濟一季度大幅下滑,但二季度企穩回升、由負轉正,增長3.2%……這樣的成績,充分說明中國經濟有著強大的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具有巨大的韌性與活力,具有行逆風船、走上坡路的能力。
文章稱,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發展的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向外看,我們要面對世界經濟深度衰退、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國際交往受限、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國家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盛行、地緣政治風險上升等不利局面。向內看,中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經濟發展前景向好,但也面臨著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問題相互交織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越是面臨風險挑戰,越要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
文章指出,從明年開始,中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這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意義十分重大。在一個更加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中謀求中國發展,推動中國經濟風雨無阻向前進,必須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在增強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抗風險能力上下功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要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做實做優做強,把提升全產業鏈水平作為主攻方向,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建設產學研一體化創新平台,培育新形勢下中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要充分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為中國經濟發展增添動力。
面對深刻變化的外部環境,保持戰略定力,增強必勝信心,集中力量辦好自己的事情,是我們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關鍵。堅定不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著力打造未來發展新優勢,我們就一定能推動中國經濟行得更穩、走得更好,在新征程上創造新的更大奇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