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1日電/網評:“人從眾”的背後,這些很中國!
來源:人民網 作者:袁天寧
如何評價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黃金周”?有人說得好,“這個假期像過年一樣”。
的確,放眼神州大地,八天時間裡,280家5A級旅遊景區、30家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人氣爆棚,6.37億人次的龐大遊客規模忙而不亂,39.52億元的國慶檔電影票房欣欣向榮……特殊背景下的這個長假,既是一段經濟復甦強勁、消費熱度回暖的休閑時光,也是一次優化公共服務、提升治理水平的重要契機。
節日當中,文旅是點亮消費的重要引擎。隨著生活品質的躍升,在今天提到旅遊,不再是簡單的觀光瀏覽,而是追求沉浸式體驗的深度游、精品游;告別了單一的旅遊線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鄉村休閑游、文化游、古鎮游等特色旅遊。四川成都的國慶中秋喜樂游暨洛水風華漢服節、印象嘉陵江·百姓大舞台等活動,豐富了遊客的選擇;廣西桂林的印象·劉三姐、桂林千古情演出出現爆發性增長……從“有沒有、缺不缺”,到“好不好、精不精”,假日市場的產品供給實現了從數量追求向品質提升的轉變。
拉伸觀察的鏡頭就會發現,東中西不同地區的發展梯度,反過來也為遊客提供了差異化的體驗。風格迥異的禀賦,換個角度就是層出不窮的機遇。不管高山草原俊美的自然風光,還是繁華都市雋永的人文景觀,又或者是沿海地區怡人的海闊天空,“人從眾”的井噴需求,都發揮出帶動當地、輻射周邊的“磁場效應”。數據顯示,國慶節、中秋節八天假期期間,遊客平均出游半徑 213.0 公里,在目的地的平均游憩半徑為 14.2 公里,出游半徑較勞動節和端午假期增長 56% 以上。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對文旅產業衝擊巨大。但,常態化疫情防控下“限量、預約、錯峰”的要求,也為產業轉型升級創造了窗口。在良渚古城遺址,公園5G全覆蓋,“雲展覽”精彩紛呈,古老遺產融入現代生活;在國家博物館,“雲游覽模式”上線,觀眾宅家也能“雲觀展”“雲學習”……文旅企業紛紛試水“上雲、用數、賦智”,運用大數據、短視頻、直播、虛擬現實等手段,創新文旅消費場景,引導和培育網絡消費、定制消費、智能消費等消費新熱點新模式。數字文旅新業態正在拓展新的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