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8日電/全球貿易受疫情影響大幅下滑,中國對外貿易則逆勢增長。前三季度,中國對外貿易同比增速分別為-6.5%、-0.2%和7.5%,進出口逐季回穩向好。
經濟參考報發表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龐超然文章分析,外貿增速轉正首先得益於中國率先實現復產復工。3月底,除湖北等個別省份外,全國其他省市復工率均超90%。5月底,全國規上工業企業平均開工率和職工復崗率分別達到99.1%和95.4%,全國中小企業復工率達91%。3月以來,製造業PMI持續保持在榮枯線上方,企業生產經營保持擴張狀態。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率先實現復產復工,為履行外貿訂單等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有效彌補了全球供應缺口,為推動各國經濟社會平穩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
外貿增速轉正還得益於前期一系列超常規政策作用的顯現。疫情發生以來,政府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高度重視外貿發展面臨的各類問題,圍繞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的要求,在推動貿易便利化、完善出口退稅機制、擴大出口信保規模、增加外貿信貸投放、推動出口轉內銷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發展新舉措。總體來看,各類政策精准有效,為推動中國外貿回暖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與此同時,外貿企業的信心和預期也在持續轉好。9月,PMI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首次站在榮枯線上方,預示未來一段時期進出口將繼續延續回穩向好勢頭。
文章指出,在正視中國外貿發展成績的同時,也要高度重視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外貿發展面臨的風險和挑戰。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疫情全球大流行使這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世界經濟低迷,國際貿易和投資大幅萎縮,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這對中國外貿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嚴峻挑戰。
一是要繼續關注疫情在全球蔓延形勢。美國、印度、巴西等國家每日新增確診病例仍處高位;部分國家疫情出現反覆,歐洲多國重新採取封鎖政策,非洲、拉美以及部分亞洲國家疫情形勢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北半球國家即將步入秋冬流感季。疫情反覆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對全球生產和需求帶來不利衝擊,進而影響中國外貿發展。對此,應繼續加強國際抗疫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經驗,共享醫療研發成果,有效控制疫情蔓延勢頭,促進世界經濟企穩回升。
二是要高度重視疫情導致的保護主義抬頭問題。疫情發生後,部分國家採取了激進的保護主義做法,給國際貿易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未來應高度重視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與挑戰,繼續推動與主要國家的協商合作力度,為中國外貿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三是要注重保護外貿主體。在外部風險和挑戰下,穩外貿關鍵在於穩定外貿主體,穩住外貿產業生產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要防範外貿主體關停破產風險,對外貿主體提供必要的財稅金融支持措施,發揮國內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引導外貿產品出口轉內銷,穩定外貿發展基本盤,支持企業在困境中求生存、尋商機,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對於外貿產業的影響,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