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日電/據經濟日報報道,以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
——訪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2021年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部署。就此,記者採訪了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
記者: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繼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現減污降碳之間的協同效應。請介紹一下這項工作的意義?
黃潤秋:應對氣候變化、降低碳排放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可以實現“一舉四得”:第一,有利於推動經濟結構綠色轉型,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助推高質量發展;第二,有利於推動污染源頭治理,我們的生態環境問題根子上還是高碳的能源結構及其支撐的高碳重化工產業結構問題,降碳可以與環境質量改善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第三,有利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提升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第四,有利於減緩氣候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對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
記者:您剛才談到降碳與污染治理、環境改善可以產生顯著的協同效應。請問減污與降碳的協同點在哪裡?如何推進這項工作?
黃潤秋:首先,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是以高碳的化石能源為主,占比達到約85%,其中煤的占比達到57%。化石能源燃燒不但是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主要來源,同時燃燒產生的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也是當下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因此,調整能源結構、產業結構不僅可以減少碳排放,同時也可從根源上降低污染物排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