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網評:獎勵拾金不昧者,讓“雷鋒精神”薪火相傳
來源:東方網 作者:王紅峰
廣州近日審議通過了《廣州市拾遺物品管理規定》。其中一條引發熱議。《規定》提出,對於拾金不昧者或處理拾遺物品有顯著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獎勵和表揚,公安機關按拾獲財物價值10%的金額對拾得人給予獎勵。(2月25日澎湃新聞)。
求求你,表揚我……2016年2月16日,新文化報96618熱線電話接到了一位張姓男子的電話,在電話中,他將自己多年來做的好事說了出來,希望新文化報能夠報道出來。長春好人張金彪8年多的時間,差不多花了近20萬元進行捐資助學。現在生意不好做,他已經兌出去兩個大型的燒烤店,但他表示,在資助的路上還要一直堅持下去(2016年2月18日中國青年網)。
看到這二則新聞,筆者不禁發聲:獎勵拾金不昧者,為好人悉心點贊,才能讓正能量傳播得更廣。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僅是有利於自己的行為。現在魯國富的人少窮人多,向國家領取補償金,對你沒有任何損失;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子貢贖人的典故告訴人們:人做好事受到表揚,這不是滿足一個人的虛榮心,而是要通過表揚來感染其他人去做好事。
拾金不昧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雷鋒精神的具體體現。新時期弘揚"雷鋒精神",不能把“精神”與“物質”對立起來。今天學雷鋒,我們應把“精神”與“物質”統一起來,勸德揚善。而對於拾金不昧者獎勵金錢則可以激發更多人加入到拾金不昧的善行行列。況且我國《物權法》也規定:“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