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分憂解難”的平台。從實踐來看,大多數群眾只要準備充分,所要辦的事項基本上都能在服務大廳或者是網上辦結。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由於受到各種客觀因素影響或制約,無法或是暫時辦不成。甚至形成“疑難雜症”,讓辦事群眾深感迷茫。甚至有老虎吃天,無處下口的困惑。這時,“辦不成事”窗口就成為群眾分憂解難的平台。以面對面的方式耐心細致幫群眾解疑釋惑,並幫助指導群眾如何才能方便快捷辦成事。如市民劉女士在四年前成立一公司,後來因家庭原因疏於管理,直至今年1月想重新經營,才發現公司已處於吊銷狀態,通過網絡無法申請業務。通過“辦不成事”窗口工作人員及時指導,最後終於辦成,解了燃眉之急。
疏通“末梢神經”的通道。仔細分析,在生活工作中,之所以群眾有些事情辦不成,往往是卡在末梢神經上。只有採取行之有效措施暢通末梢神經,就能促進群眾辦事方便快捷,又能多為群眾辦實事、好事,打造便民“直通車”。實現與廣大人民群同頻共振,心心相印,從而促進國泰民安,人民安居樂業,同時還能推動經濟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實現富民強國的終極目標。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民生無小事,件件需要用心。我們期待,全國各地都能借鑒北京的做法,結合本地實際,努力做到心為民所想,情為民所系,事為民所為,著力打造小政府大服務,切實踐行為民初心,建設和諧美麗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