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據央視新聞客戶端報道,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的修改,一套符合香港法律地位和實際情況的民主選舉制度由此產生,對近年來飽受“黑暴”“攬炒”之苦,如今又囿於疫境的香港社會來說,無疑是振奮人心的好消息。近年來的情況表明,香港特區政治體制的運作出現偏差,甚至出現損害“一國兩制”根本宗旨的極端現象,特別是反中亂港勢力利用選舉制度漏洞,進入包括立法會在內的特區政權機關,對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構成重大威脅。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修法將為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愛國者治港”、確保香港長治久安和長期繁榮穩定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幫助香港走出“泥濘”重新出發,開創更好的明天。
全國人大常委會此次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兩個產生辦法作出系統性修訂,其中針對選舉委員會的重新構建和增加賦權備受關注。首先,新制度下的選委會更有利於保障香港社會整體利益。全國人大常委會以重構和賦權選委會為核心,優化了行政長官及立法會議員的產生方法。如此一來,行政長官和部分立法會議員有了共同的選民基礎,有利於行政立法的順暢溝通及行政主導的落實,使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能夠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在分區直選部分,通過重劃選區,並以雙議席單票制取代比例代表制,使得立法會議員的選民基礎更雄厚,有助於排除極少數激進勢力,這對促進香港社會政治生態的良性發展,提高議事質量和效率都將大有裨益。
其次,新的一套制度“軟件”提升了香港民主的質量,表現在擴大選委會規模、調整界別組成、優化產生方式等等,使選委會更具廣泛代表性,更好地體現均衡參與,更能代表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及根本利益,也更加能體現“一國兩制”的特點。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何俊志指出,新的選委會覆蓋面更廣,代表性更強,更能兼顧各階層利益,符合香港社會發展實際。一些界別設置也呼應了今後香港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如新設的科技創新界等。
此外,新制度下的選委會有利於強化國家意識。根據新修訂的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原第四界別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被劃分進選委會新增的第五界別,同時在第五界別新增“有關全國性團體香港成員的代表”。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繼續是選委會的當然委員,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中的香港特區永久性居民也將成為選委會委員。這一新的制度安排體現了“一國”和“兩制”的有機統一,有利於強化國家意識,把維護國家利益和維護香港利益更好地結合起來。
一個選舉制度好不好、是否先進,在於其是否有利於達至良政善治,增進市民福祉,為進一步推動民主發展提供條件。連日來,香港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已通過多種方式表達了對完善特區選舉制度的支持,短短11天內就有超過238萬市民聯署支持全國人大有關決定;紫荊研究院民調顯示,約7成市民認為完善選舉制度增強了港人對香港前景的信心。這充分說明,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舉措是民心所向、大勢所趨。
香港國安法的頒布實施,已經讓香港迎來由亂及治的重大轉折。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修訂案是在深刻總結香港回歸祖國以來“一國兩制”實踐基礎上,充分吸收香港社會各界智慧制定的,是中央對症下藥、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之舉,是落實“愛國者治港”根本原則的關鍵舉措。香港的管治權唯有掌握在愛國愛港者手中,確保“愛國者治港”,“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才能得到不折不扣的貫徹落實,香港才能遠離反中亂港勢力的操控與破壞,走出無休無止的政治紛爭,讓香港社會可以心無旁騖謀發展,長期困擾香港的各類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將更有條件得到有效解決,香港的發展前景將更加光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