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據大公報報道,深圳正全力規劃打造深港兩地的口岸經濟帶,並將從“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向同時推進,國家級的規劃平台和改造工程正密鑼緊鼓進行。香港近期亦提出新界北發展藍圖,立法會昨日更通過“以口岸經濟帶動新界北發展”議案,社會各界認為,港深雙城共同發展,機遇無限。不過,香港現時的口岸經濟規劃嚴重滯後,窒礙對接。以邊境地區沙頭角為例,居民慨嘆有如“一直被遺棄”,期盼政府可開放禁區。專家建議,應與深圳的規劃融合發展,打造旅遊消費區,帶動經濟。
《大公報》推出“口岸經濟新機遇”系列報道,深入探討雙城如何共同發展,融合起飛。
去年開始,深圳提出高水平的深港口岸經濟帶,規劃將鹽田區的沙頭角口岸一帶區域,打造成以便捷通關為主,兼具國際旅遊消費功能的深圳東部地標口岸。香港方面,立法會大會昨日通過議案,議員要求政府研究開放沙頭角墟禁區,配合深圳口岸經濟帶的規劃,利用沙頭角公眾碼頭,發展海上旅遊及在中英街發展邊境旅遊,推動新界北經濟發展。
“回歸都二十多年,沙頭角無任何發展規劃,政府好似將我哋遺棄咗”,沙頭角擔水坑村村代表溫和輝對大公報記者嘆道。他說政府早就應該開放沙頭角禁區。
溫和輝說,“以前港英政府設有禁區,但現在回歸二十多年了,已無人偷渡,至於跨境犯罪走私,任何口岸都有,政府應加強打擊和情報搜集,以阻截相關犯罪,不應再以保安為由保留禁區。”
沙頭角配套設施亦嚴重不足,居民除了出入市區不便外,即使往沙頭角口岸過關亦非常麻煩。口岸就在村旁,行路僅數分鐘,但受政策規限,村民只能到村口搭乘專線小巴,才能抵達口岸旅檢區,等車要花半個鐘。溫和輝希望政府盡快拿出方案,將沙頭角納入新界北河套發展規劃,再配合鹽田區的發展藍圖,兩地共同打造國際旅遊消費合作區,“最好能『一地兩檢』和全面開放禁區,讓當區居民也能享受河套開發的紅利。”
在沙頭角村住了40多年的王先生形容,村內配套非常落後,數十年如一日,仿如原始部落。“村民稍有傷風感冒都要出上水、粉嶺睇醫生,沙頭角教育配套也十分匱乏,只有兩間小學,在交通上也只有往返上水、沙頭角的車輛,居民如要出港島和九龍返工返學,就要轉多一、兩程車,身心俱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