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8日電/網評: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李斌
從黃浦江畔到雪域高原,從溫婉水鄉到壯美三峽,從徽派村落到藏式碉房,從良渚古城到三星堆遺址……打開中國地圖,有一條與北緯30度線大致重合的318國道。這條許多人眼中的“中國最美景觀大道”,近年來之所以蜚聲海內外,原因就在於它串聯起豐富多彩的人文和自然景觀,記錄下城市化地區的流光溢彩、農產品主產區的繁華富庶、生態功能區的瑰麗驚艶。
國土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一定尺度的國土空間具有多種功能,其中必有一種是主體功能。搞好國土空間規劃、建設主體功能區,是實現國土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嚴格保護的重要前提。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經濟發展優勢區域的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地近萬個,約占陸域國土面積18%,90%的陸地生態系統類型和74%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物種得到有效保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建立全國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統籌人口分布、經濟布局、國土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因素,整體謀劃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實現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更高質量、更可持續。黨的二十大報告就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作出部署,提出“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優化國土空間發展格局”,為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高品質生活,築牢國家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指明了行動方向。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是尊重自然、因地制宜謀發展的必然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定不移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主體功能定位,劃定並嚴守生態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推進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保障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提高生態服務功能。”主體功能區戰略為國土開發繪制了“路線圖”。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差別化的區域環境與發展政策,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助於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的發展格局。主體功能區戰略也為國土開發強度架設了“天花板”。要堅持保護優先、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在保護生態系統整體性、安全性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宜水則水、宜山則山,宜糧則糧、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商則商,積極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劃定主體功能區是為了高質量發展、差異化發展、協同化發展。深入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重點是健全不同主體功能區差異化協同發展長效機制。比如,城市化地區要加強城中村、棚戶區等城市低效用地再開發和環境綜合整治,以綉花般的細心、耐心、巧心提高治理精細化水平;農產品主產區要加強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及高標準農田建設,嚴守耕地紅線和城鎮開發邊界,確保守得住糧食安全、留得住青山綠水;生態功能區要把發展重點放到保護生態環境、提供生態產品上,努力實現生態保護補償全覆蓋,確保補償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適應。下一步,還要細化主體功能區劃分,按照主體功能定位劃分政策單元,對重點開發地區、生態脆弱地區、能源資源富集地區等制定差異化政策,分類精準施策。繼續發揮好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才能不斷提升國土空間治理現代化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