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18日電/短信拜年,從前衛、時尚、流行到如今已經實實在在地成為了雞肋。發吧,千篇一律的吉祥話轉來轉去也沒了味道;不發吧,別人發過來了不回一條,似乎有失禮節。大過年的,誰不圖個心氣順、好寓意?所以鄭重決定:發吧!把所有通訊錄上的名字全發一遍!或許這是很多人共同的心理,可是有幾個人能真正記住誰給自己發了信息,自己又給誰發了。
其實,短信拜年之所以成了雞肋,過錯並不在短信本身。快捷方便,辭能達意,省事省心,短信實在是一個不錯的表達祝福的方式,尤其是對一些不很擅長口頭表達的人來說更是福音。關鍵是短信內容的同質化使人們厭煩。群發短信多,原創短信少,這樣的短信全無真誠可言,有些粗心的人甚至沒有進行編輯,把別人發給自己的短信連同別人的名字一起發給了朋友,令人反感。
有網友列舉了短信拜年的七宗罪:造成尷尬、稀釋人情、幫運營商賺錢、網絡堵塞、審美疲勞、容易受騙、讓社會冷冰。其實不止這些,還有人在發短信的過程中,因按擊手機鍵盤過多而導致拇指受傷。
說歸說,2013年的拜年短信肯定也不會少。竊以為,發短信拜年應該堅持以下原則:對長輩不能因為發了短信,就不再登門探望;對朋友不能因為發了短信,就取消打電話或者見面相聚;如果一定要發短信,那也最好講究一點,發原創的、發自內心的短信。比如,可根據發短信的對象,有針對性地編寫一下祝福內容,加入自己的感情,增加祝福的“含金量”和溫暖感。總之,不要讓準備增進感情的短信反而疏遠了彼此之間的情誼。
(来源:山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