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希望能看到希拉里所說的“習慣”能真正的培養起來,如此,這不但是中美關係之幸,更是世界安全、繁榮與發展的大幸! |
中評社北京9月8日電(評論員 張建)9月4日至5日,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對中國進行了短暫訪問,這是希拉里今年5月來華參加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後再一次來華訪問,同時這也是希拉里任內的第七次訪華,不出意外的話這也將是她最後一次以國務卿身份來華訪問。本想在最後時刻為其任內的對華政策再添一筆的訪問,卻以雙方在眾多議題上沒有任何突破和縮小分歧而告終。雙方在南海問題、叙利亞問題、亞太局勢等一些核心問題上仍然是各自表述、各說各話。
希拉里的言論明顯自相矛盾,一方面聲稱美國在南海主權爭議上沒有既定立場,但卻又向中國施壓,要求中國與東盟通過外交手段達成南海行為準則。中國堅持自身立場,不會迫於美國的壓力而在涉及國家主權和國家利益問題上讓步。此前,美國還非常不明智地批評中國在西沙設立行政市和警備區,導致中國的強力反彈。
與此相應的是,美國在中日釣魚島爭端問題上的表態也是變來變去,一會說釣魚島問題適用《美日安保條約》,一會又說美國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持立場。中國對美國的表態非常反感,但也說明美國在這些問題上所持政策的錯亂。
而實際上今年以來,中菲在黃岩島問題上的衝突、中日在釣魚島問題上的爭端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美國在背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使局勢更加惡化。在美國全球戰略重心轉移到亞太的過程中,美國“適時”地在中國周邊製造熱點問題,以造成中國周邊環境動蕩,不但達到牽制、遲滯中國發展的目的,而且美國還將順勢介入更多亞太事務,發揮其所謂的“積極”作用,為其構建亞太霸權格局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