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而美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卻越來越小。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根本原因就在於,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是為了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而中國在亞太地區的存在,則是為了推動亞太地區經濟的發展。中國是一個建設者,美國是一個破壞者。中國希望團結亞太地區國家,共同致力於建設一個富饒美麗的自由貿易區。而美國則希望亞太地區成為四分五裂的地區,鞏固自己的霸權地位。
俄烏戰爭爆發之後,美國之所以火上澆油,目的就是要分裂歐洲,強化美國的軍事存在,為美國經濟的復甦提供動力,並維持美國在歐洲的主導性影響力。同樣,美國不斷強化與東盟國家的合作,目的就是要對亞太地區國家分而治之,維持美國在印太地區的主導作用。
美國總統提出的印度太平洋經濟框架,實際上就是要把中國排除在外,建立一個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區。雖然亞太地區國家特別是東盟國家高度依賴美國的市場,但是,他們更依賴中國的市場,如何在美國與美國之間取得平衡,也是東盟國家不得不思考的問題。因此,東盟國家領導人到華盛頓參加會議,相當程度是出於外交禮儀。
中國並不擔心美國建立的所謂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這是因為中國與東盟國家已經建立了自由貿易區,按照“區域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協定”,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合作已經實現法律化。不管美國如何挑撥離間,中國與東盟國家的貿易關係不會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但是,中國高度重視美國提出的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假如美國要求東盟國家必須選擇,究竟是加入美國主導的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退出與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還是保留區域全面合作貿易夥伴協定,退出美國主導的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那麼,東盟國家將會處於進退維谷的兩難境地。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盟國家不會退出與中國簽訂的自由貿易區協定。正如新加坡總理反覆指出的那樣,必須保持印度洋太平洋經濟框架的包容性。即使美國想要脅迫東盟國家離開中國市場,出於現實利益考慮,東盟國家也會作出理性的選擇,與中國保持正常的外交關係和不斷增長的經貿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