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充分利用二氧化碳生產出人類需要的產品。中國在二氧化碳氣體利用過程中已經形成龐大的產業。中國向非洲等發展中國家贈送光伏發電設備,讓偏遠鄉村的居民可以利用中國的發電設備,點亮自己的生活。中國開發的電池和儲能技術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採用。中國在煤炭清潔開採使用方面所積累的經驗正被越來越多企業所采納,中國在充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已經形成了良性發展的產業鏈。
烏克蘭戰爭爆發之後,歐洲國家切斷了與俄羅斯的天然氣合作渠道,一些國家企業生產陷入困境。少數歐洲國家不得不向居民出售木柴,解決生活問題。德國等一些國家不得不重新啟動火力發電站,解決生產用電問題。越來越多歐洲國家將製造工廠搬遷到美國等一些國家,以此來規避不斷上漲的電力價格。
所有這些都充分說明,美國並不真正關心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問題,美國只不過是利用氣候變化,從其他國家掠奪財富,如此而已。所謂氣候變化問題,已經異化為非常典型的地緣政治問題,是發達國家阻礙發展中國家發展人為設置的政治議題。
中國從自身發展的角度出發,高度關注氣候變化問題。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充滿了歷史的使命感和現實的責任感。
中國充分意識到,工業化時代的到來,必然會增加二氧化碳氣體排放。但是,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究竟會給人類生存帶來怎樣的變化,二氧化碳氣體排放是否會徹底改變地球的生態環境,這是一個科學問題而不僅僅是一個政治問題。
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對於絕大多數國家而言至關重要。但是,如果沒有解決現代化發展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譬如城市化問題,那麼,制定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的戰略目標和行為規範,必然會導致發展中國家在工業化發展的過程中付出更大代價。正因為如此,中國一方面強調發達國家必須承擔歷史責任;但是另一方面,把氣候變化問題和社會發展問題結合起來,實現綠色發展,走可持續發展的正確道路。
近些年來,中國總結發達國家工業化和現代化發展經驗教訓,堅持走城鎮化發展道路,而不是城市化發展道路。這樣做的好處顯而易見。如果建設若干人口高度聚集的超大型城市,必然會導致局部地區氣候異常,產生嚴重污染和擁堵問題,消耗大量的資源,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生產經營成本。中國之所以選擇走城鎮化發展道路,是因為中國多數居民仍然居住在農村,在科學規劃基礎上建設小城鎮,通過發展現代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改造鄉村、振興鄉村,不僅可以增加居民收入,而且提高生活質量。中國式現代化必然會減少二氧化碳氣體排放,必然會給人類可持續發展找到一條康莊大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