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區域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協定的生效,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經貿關係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具體表現為:第一,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齊頭並進。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出口貨物品種越來越多,中國對東南亞國家出口的服務貿易增長迅速。第二,服務貿易促進貨物貿易的發展,貨物貿易發展帶動服務貿易的增長。第三,數字貿易改變傳統的貿易格局。隨著電子商務產業的興起,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電子商務貿易迅速增加,數字技術的普遍應用,實現了跨國貿易的便利化。第四,貿易發展帶動投資,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幅度增加。2023年上半年,中國與東盟雙向投資超過3800億美元。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在中國設立工業園區,將新加坡的管理經驗帶到中國。中國在越南、老撾、柬埔寨開辦工業園區,將中國服裝加工業等產業轉移到東南亞國家,解決了東亞國家的就業問題,帶動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
隨著美國貿易保護政策不斷出台,中國與東盟國家普遍意識到,必須採取相應的措施,規避美國的制裁措施。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國家設立工廠,向美國出口,繞開了美國貿易辦公室的制裁清單。中國與東南亞國家按照區域全面合作夥伴關係協定確立的“原產地”標準,巧妙地避開美國針對特定國家實施的非法制裁措施。
美國針對中國實施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反而成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合作的加速器。一些產業的上下游企業,針對美國貿易辦公室發布的制裁清單,及時調整產業佈局。中國與東南亞國家共同努力,將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踩在腳下。
共同的價值觀,使得中國與東盟國家在合作過程中,能夠求同存異。共同的利益訴求,使得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面臨複雜嚴峻的國際貿易形勢,勁往一處使,共同努力,衝破貿易保護主義壁壘,實現對外貿易的持續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