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近日網路流傳一則消息說,深圳要求來自台灣的商品必須注明“中國台灣(Made In Taiwan,China)”字樣,方可入關,同樣做法已在大陸全國範圍內實行。大陸對台部門還未就此表態;而台中市工業總會理事長吳桂森接受中評社採訪時則證實“確有此事”。
大陸海關總署有明文規定,“對進出口貨物及其包裝上帶有違反一個中國原則內容的,不得進出口”。去年10月16日,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曾對相關問題做出回答:“我們對兩岸貿易中關於產地證、進出口貨物標簽的管理政策,已行之多年,沒有改變。”
吳桂森也說,其實該標註規定一直都存在,只是從去年起,大陸海關才加強嚴格查驗,“幾乎每個貨櫃都檢查,只要不符規定,全批退關,甚至還要額外罰款”。吳桂森研判,此情況跟兩岸關係惡化有關,大陸開始有所動作,依此來看,大陸終止ECFA不無可能。
大陸若終止ECFA,對台灣的衝擊非同小可。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4月完成的報告認為,台灣經濟將因此陷入“非常的危機”中,面臨一場不知結果的“大風吹”。
ECFA十年將屆,大陸官方還未有明確態度。不過,延不延續,大陸說了算。台灣希望不要中斷,但自陸客自由行斷了、陸生將成絕響之後,各方預期大陸下一步會中止ECFA的可能性在增大。
如吳桂森所說,大陸已加強對標註規定的嚴格查驗,從小地方就可以發現大警訊。警報已拉響,大陸祭起經濟手段,台灣恐難招架。如果兩岸關係繼續惡化,政治因素必然將衝擊台灣經濟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