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7日電/據參考消息網報道,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0月16日發表題為《英國即將完成向新意大利的轉型》的文章,作者是馬修·林恩。全文摘編如下:
1987年,意大利國內生產總值(GDP)首次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經歷了數十年的僵化增長後,意大利人在回顧那段短暫的陽光燦爛的日子時,可能會認為那只是回光返照。英國的悲劇在於,它現在可能正走上同樣的道路。
意大利在幾十年前沒有成為新的英國。相反,除了沒有陽光和意大利面,英國正在成為新的意大利。
一度前途光明的國家可能會突然跌入低穀。在1987年的超越時刻,沒有人預料到意大利的命運竟會如此不堪,但這就是事實,英國也可能重蹈覆轍。
表面上看意大利和英國可能是兩個迥然不同的國家。我們是第一個議會民主國家,我們是第一個工業國家,我們有長期的政治穩定,我們有一個威望很高的獨立央行,還有英鎊,它仍然是為數不多的全球貨幣之一。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些統計數字,就會發現兩國之間存在令人擔憂的相似之處。事實上,我們很久以前就開始“轉向意大利”了。這一趨勢現在開始加速。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意大利人均GDP在2007年達到3.4萬美元,創歷史新高。此後,這個數字逐年下降,去年降至不足3萬美元——回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水平。事實上,意大利在過去20多年裡一直是一個零增長國家。采用同樣的統計標准,英國2007年的人均GDP為4.4萬美元,現在是4.6萬美元。在過去15年裡,我們的經濟幾乎沒有增長。由於不斷增加的稅收、令人窒息的監管和活躍勞動力的減少,到這個十年結束時,兩個國家的增長速度可能不相上下。
意大利的基礎設施問題嚴重:橋梁坍塌,道路混亂,國有航空公司破產。雖然意大利的政府開支占GDP比重排名世界第七,但在世界經濟論壇的報告中,該國基礎設施質量在全球僅排第27位。英國在這方面略好於意大利,世界經濟論壇將我們排在第11位,但在政府控制越來越多國民收入的同時,我們的排名卻在穩步下滑。<nextpage>
衆所周知,意大利南北差異巨大,居歐洲國家之最。根據歐盟統計局的數據,意大利北部倫巴第大區的人均GDP高達歐盟平均水平的127%。南部卡拉布裡亞大區人均GDP僅為歐盟平均水平的56%,富裕程度不及北方的一半。而英國卻是南方繁榮,北方沒有那麼成功。即使在戈登·布朗擔任財政大臣期間大幅擴大政府支出、喬治·奧斯本推出“北方動力”計劃、鮑裡斯·約翰遜把“地方發展”作為執政策略的時候,南北差距仍沒有縮小的跡象。
20多年來,意大利陷入老齡化的泥潭,日益老齡化的人口缺乏活力,他們在投票時關注福利而不是增長。英國已經走上同樣的道路,養老金“三重鎖定”,維持房價被置於其他所有經濟目標之上,不管這是否扼殺了年輕一代的希望。
意大利政壇從未找到擺脫這種困境的辦法,政客們始終在迎合年長的選民。政客們來來去去的頻率越來越高。自1946年以來,意大利產生過40多位總理,平均任職時間不超過3年。在過去6年裡,英國已經換過4位首相(卡梅倫、梅、約翰遜和特拉斯),這一數字接近意大利的平均水平。
意大利見證了傳統政黨的崩潰,天主教民主黨和意大利社會黨在內耗、派系鬥爭和分裂中解散,新的非正式運動興起。英國獨立黨和脫歐黨先後興起,而在左翼陣營,科爾賓主義近年來一直是工黨的靈魂。民族主義者控制了蘇格蘭,不久後可能拿下威爾士,而綠黨很可能像在德國那樣走向政治前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