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24日電/大公報24日發表社評:改革創新求突破 發揮優勢拚業績。以下為該社評內容。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昨日在北京會見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一行時指出,希望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深入理解和領會三中全會精神,把握機遇,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夏寶龍的講話,是三中全會閉幕後,首次結合會議精神對香港發展提出希望,傳遞出重要的信息,具有高度的指引意義。唯有改革才能適應新形勢新變化,唯有創新才能開創發展新格局,包括特區政府在內的香港社會各界,要有識變應變求變的改革意識,以扎實的工作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香港由治及興。
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系統部署,對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貫徹落實好三中全會精神,關乎香港的未來,更關乎每一位香港市民的切身和長遠利益。夏寶龍的講話,從國家全局的角度,從具體方向和工作要求層面,對香港提出殷切希望。對此可以從三方面理解。
國家為什麼要推進改革開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是凝聚人心、匯聚力量,實現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中心任務的迫切需要;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推動高質量發展、更好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應對重大風險挑戰、推動黨和國家事業行穩致遠的迫切需要。這四個“迫切需要”,充分體現了高度的責任意識和憂患意識。而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魄力,推出一系列改革舉措,開啟新一輪大發展的大幕。領會三中全會精神,對把握當前香港面臨的形勢和規劃未來工作,意義重大。
正因如此,夏寶龍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對於面臨內外環境深刻變化的香港來說,同樣要識變、應變、求變,通過改革實現更好發展。事實上,當前香港內外環境複雜多變。外部形勢變幻莫測,各種“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隨時可能發生,這對於高度向外型的經濟體香港來說,意味著風險挑戰的增加;內部形勢總體向好,但制約發展的各種問題仍未得到有效化解,各種利益需求相互糾纏,這意味著發展面臨的阻力在加大。因此,不論從哪個角度而言,香港都已到了必須以改革促進發展、以改革化解矛盾、以改革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時期。
必須深刻認識變化、積極應對變化、主動尋求變化,香港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才能開創新發展格局。香港各界要在深刻領會三中全會精神的基礎上,拿出改革的魄力和勇氣。未來應當聚焦兩大方面:第一,從制度上破除阻力,提升香港競爭力;第二,從政策上強化力度,尋找發展突破口。
香港擁有顯著的優勢,如今“八大中心”建設正在全面向前推進。更重要的是,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明確強調:“發揮『一國兩制』制度優勢,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這既是再次宣示了中央堅定支持香港的立場態度,也是對香港特區的提醒和要求。例如在金融領域,香港既要守正,更要創新,要破除不合時宜的制度,更要創造更多有利的政策,吸引全世界的資金來港。其他層面同樣如此,不能以“小政府、大市場”的心態應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
發展不能“一本天書讀到老”,看準方向,就要全力以赴。《決定》強調“支持香港、澳門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健全香港、澳門在國家對外開放中更好發揮作用機制”、“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強化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創科和大灣區發展都是決定香港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同時也是涉及問題最複雜的領域,特區政府要敢於創新、敢於幹前人不敢幹的事,以問題為導向,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布局,讓各類生產要素便利流通,以更積極的態度,推進相關領域的突破。同時,也要直面長期制約香港發展的各種民生社會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讓發展紅利真正惠及社會各階層。
事實上,三中全會宏大的改革部署,為香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決定》共提出超過300項涉及制度改革的舉措,從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到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體制機制、深化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優化區域開放布局等等。這些舉措不僅將有力推進國家的發展進步,對於全世界而言都是巨大的利好,更何況是擁有“背靠祖國、聯通世界”優勢的香港。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有了方向,關鍵是落實。絕不能出現以口號代替行動、以形式代替實幹的情況,否則再好的環境、再好的機遇,都毫無意義。這也正正是夏寶龍主任所指出的,要以扎扎實實的工作貫徹落實三中全會精神,把事情一件件做起來,不斷擦亮香港的一張張“金字招牌”,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站在歷史新起點,在三中全會的精神引領下,我們相信,特區政府一定能帶領社會各界改革創新,穩健扎實推進各項舉措,不斷實現新的發展突破,大步朝由治及興的新階段邁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