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香港《大公報》今天發表題為“港府應及時果斷調控樓市”的社評說,近日本港各界對樓價飆升深表關注,港府亦開始感到形勢有變,便作出了一些積極的回應。這是個好的起步,關鍵在於今後能否及時果斷行事,推出實質有效措施,在樓市泡沫未發或初發階段加以抑制。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解除社會的疑慮,並保障經濟的發展遠景。
社評指出,特首曾蔭權日前在回應市民對樓市的關注時,指政府將密切監察情況,不會掉以輕心和讓樓價大幅波動,有必要時還會優化土地供應機制以為對策。昨日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又作出更具體的回應,指出政府可與地鐵磋商,加快推出西鐵如南昌及元朗站的上蓋物業,同時又會研究把新界西北區土地,和改變一些社團及政府土地規則,作為興建私人住宅之用。這些政策如能及早落實,將可由增加供應來紓緩樓價上升壓力,從而防止泡沫的生成。
顯然,政府行動必須盡早,希望可由改變市場的預期來抑壓炒風。政府出招或會引起樓價波動,但稍後將回復平穩,並將使市場發展更為健康合理。如不出招或延遲出招,讓泡沫發大時,後果將不止是波動而是震盪,對經濟也會造成衝擊,因此兩害必須取其輕。從經濟管理及宏觀調控角度看,政府本有責任穩定樓市並引導其健康發展。在這一般性責任外,還有特別責任:誰都知道政府一直對樓市實施強力的有形之手干預,可從土地及住宅供應、法規、稅費、金融監管等各方面,對市況發揮巨大而直接的影響。因此問題不在於應否以有形之手控制樓市,而是如何運用這早已存在的有形之手。
社評表示,事實上多年來,港府已累積了不少由調校有形之手來左右樓市走勢的實戰經驗,堪稱個中高手。在聯繫匯率下,當局難以採用貨幣政策(如加息等)來冷卻市場熱度,但仍有其他很多可用方法,如增加土地供應,增建居屋,和提高按揭成數及印花稅等。因此關鍵是政府對形勢及民情的判斷,希望在這方面不要有嚴重誤差。林鄭月娥提出的一些增加土地供應建議,乃對症下藥方向正確者,問題是能否及早見到實效。對政府應否實行勾地制或定期賣地制正多爭議,其實關鍵在於有形之手的操作:如能寬鬆處理則不同制式均可有效增加土地供應,但如實行高地價政策則不同制式都可用來抑壓供應。當局是名副其實的操之在我。
社評認為,日前施政報告也提出了一些可以影響土地供應的新政策,如何實施同樣值得關注。其一是活化工廠大廈,政府將以優惠措施,鼓勵業主通過重建或改裝來更改用途。此舉可以增加非工業用地及樓宇的供應,對抑制樓市泡沫將有所貢獻,還可地盡其用而提高效益。但又必須小心處理,要防止益了業主苦了租戶,特別是那些新興產業的租戶,否則將與推動產業發展的政策相矛盾。另一新政是推動市區尤其是中環的保育。政府必須在保育與發展間取得恰當平衡。中環旺地寸金尺土,尤須善加利用,香港中區商業樓宇的價格及租金昂貴,長居世界大城市前列,對發展已造成不利影響,如因保育再減用地而迫升地價,則情況將更差。切勿忘記上海及其他周邊城市,都正大力發展中央商業區,並計劃建成各種國際服務中心。由此帶給香港的競爭壓力日大,故絕不能掉以輕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