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政府坐視炒樓引發民怨對政權的傷害,壓根兒弄不清楚,關心樓價的人比關心ECFA的人多得多! |
中評社台北4月5日電(評論員 林淑玲)台灣年底“五都”選舉被視為2012大選前哨戰,國民黨、民進黨集中火力在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攻防,但在台灣社會,民眾對房價的關心卻遠比ECFA多更多,馬政府抑制不住炒樓歪風,無力解決年輕人居住問題,甚至漠視這股民怨,將成為國民黨“五都”選舉之痛。
馬英九、蔡英文ECFA辯論即將登場,馬政府因應綠營凌厲攻勢,砸下資源大做宣傳,所呈現出來的卻是政府熱、民間冷,政治人物一頭熱、平民百姓冷颼颼的現象。很清楚的,民進黨到目前為止根本提不出其他能防止台灣經濟被邊緣化的可行策略,反ECFA只是選戰策略,變體的“台獨牌”;馬政府卻一腳掉進綠營所設定的議題,不但身陷其中,連眼睛都被矇住了。
呂秀蓮講得一點都沒錯,ECFA雙英辯論就是一場“政治秀”。因為這註定是一場各說各話的“秀場”,加辯三天三夜也沒用。例如,大陸農產品、陸勞問題,馬英九已多次宣示不會接受,大陸也說不會來,民進黨還是一口咬定ECFA簽了就會進來。再者,溫家寶釋出善意表示要對台灣“讓利”,民進黨罵翻天,但又要求只准台灣占便宜,大陸這個也不能來,那個也不能來,這不是要大陸“讓利”又是什麼?
馬政府現在把所有焦點都放在應付綠營對ECFA的挑戰,像最近房價引起的民怨,甚至間接造成台灣生育率不斷下滑,以及城鄉差距不斷擴大,則不當回事,所提政策不痛不癢,只因發聲者是“散戶”不是政黨,重視程度便如天壤之別。
更諷刺的是,馬政府一邊“打房”,房價卻愈打愈高,還有投資客大剌剌接受媒體採訪,傳授快速買賣獲取暴利的“炒樓術”,根本不把政府放在眼底。馬政府也完全沒有意識到,對平民百姓而言,房價問題比ECFA嚴重太多!
馬政府最近推出兩個“打房”政策,都證明是失敗的。第一,要求銀行管制房屋貸款,緊縮第二戶以上房貸戶的貸款成數。因約束對象只有官股銀行,民營業者不予理會,反而利用機會大搶生意,入門房貸戶的年利率可以壓到1%以下。投資客看準政府怕衝擊景氣,不敢調高利率,更是肆無忌憚從銀行搬錢炒樓。
台灣炒樓風拜稅制之賜,一點燃便如野火燎原,因沒有按實價課稅,短期買賣幾乎都是免稅。例如,某投資客入手台北市仁愛路帝寶一戶新台幣1億元,隔3個月1.2億賣掉,等於淨賺2千萬,這1年來台北市中心很多房子都是在投資客手上轉來轉去,本來一戶1千萬的房子,不到1年就墊高到2千萬。很多新建大樓,已經建好1、2年了卻很少人住,因為屋主還在等轉賣獲利。有些投資客沒事幹就是左進右出,一戶賺10萬、20萬輕而易舉,就勝過年輕人大半年的收入。
其次,馬政府以擴大供給做為解決樓價高漲的重點政策,聲稱要在捷運週邊興建平價住宅出售,卻迭遭學者抨擊,認為根本沒有對症下藥。原因是台灣和香港不同,房價高不是因供給不足,而是人為炒作失控,實際上光是大台北地區就有一大堆空房子根本沒人住。馬政府宣稱要建平價住宅的地方,如台北縣淡海新市鎮、林口等等,都有大量房子待出售,價格也不高,根本不須要政府額外供給。
台灣過去的“國宅”政策則徹底宣告失敗,政府興建的住宅絕大多數都是出售,而非出租,也未嚴格限制轉售條件。以致,低價賣出去的“國宅”一轉手,價格就拉到和民間住宅差不多,買到“國宅”就像中彩券。許多學者都援引新加坡、香港公屋的模式,要求馬政府應利用公地在市區擴大興建平價出租“國宅”,照顧中低收入者,也得不到政府的回應。
近日有台灣《中國時報》檢視馬政府高層官員持有不動產的狀況,發現除了馬英九僅持有位於文山區的老公寓一戶53坪(約175平方米)價值約新台幣1855萬元比較“平價”,其餘不少“內閣”官員手上都擁有豐厚的不動產,“副總統”蕭萬長之前所住的大樓總價超過1億5千萬元,“行政院長”吳敦義持有位於中正區的老舊大樓一戶價值2650萬元,月薪2萬5元的年輕人要不吃不喝賺88年,極具諷刺意味。
到目前為止,馬政府顯然太過輕忽,坐視炒樓引發民怨對政權的傷害,壓根兒弄不清楚,關心樓價的人比關心ECFA的人多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