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菲律賓自獨立伊始在選舉中就存在暴力活動為以後的選舉開了一個先例。1948年菲律賓總統大選,自由黨的季裡諾就在選舉中大搞恐嚇、暴力活動。1983年菲律賓反對黨領袖、前參議員貝尼尼奧•阿基諾回國準備參加議會和總統選舉,但剛下飛機就被槍殺。
大選中有關阿羅約總統企圖破壞選舉的消息則據稱是因為她涉及貪污,擔心卸任後遭起訴,因而蓄意破壞選舉以繼續當政。再則,阿羅約在出席軍警活動時也未避瓜田李下之嫌。該出席通常由總統主持的警學院的畢業典禮而未出席,却出席通常由國防部長出席的陸軍周年紀念活動,而且報道說阿羅約自己還暗示若無人當選為新總統,軍方可能接管政權。從而引起反對派對她的諸多疑慮。
誠信也許是菲律賓選舉中最為缺失的。無論是對現任總統阿羅約可能繼續掌權的疑慮,還是對菲律賓軍隊可能干預大選的猜疑,抑或對自動化選舉計票機是否能正常運行的質疑,都反映了各政治勢力之間的互不信任。而制度的缺失或者視之若無物則使誠信更無,某一政治派別的任何舉動都可能被其他政治勢力解讀為非理性,甚至連電力短缺也被看作是阿羅約蓄意促使選舉失敗的手段。菲律賓大選政治若想擺脫暴力怪圈,還需要在這兩方面加强建設,當然,提高經濟、社會、文化發展水平,則是更為基礎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