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後西方殖民主義者開始入侵東南亞,引發了一系列殖民侵略與爭霸戰爭,結果是西班牙占領菲律賓,荷蘭占領印尼,英國占領馬來亞和緬甸,法國建立“印度支那聯邦”。這種格局除1898年美國奪取菲律賓外,一直到太平洋戰爭前沒有什麼變化。這可看作是東南亞地區第一次出現多極格局,其過程與結果充滿血與火自不必多說。
冷戰開始後,東南亞地區逐漸演變成美蘇爭霸的場所,美蘇隔南海對峙,東南亞國家也分屬美蘇兩大集團,在兩超級大國冷戰的陰影下徐圖自保,將大量資源與財力投入集團的爭霸之中,延緩了自身的發展。
當然,時代已經進入21世紀,現在東南亞地區的多極爭雄不可能再現近代史上西方殖民主義者對東南亞地區的野蠻侵略。但東盟所營造的這種外來的、非本地土生土長的多極格局可能引發的競爭甚至是干涉與反干涉、遏制與反遏制鬥爭的激烈程度却不會有些許降低。
東盟要想使其大國平衡戰略所形成的多極格局真正起到維護本地區和平與發展的功能,避免本地區變成大國的角鬥場,就需要對被其賦予“制衡”功能的區域外國家的政策和戰略有清醒的認識,還需要對其內部個別成員的一己私利有所抑制,需要有地區大局觀和全局觀,這對東盟的核心地位與地區主導能力建設是一個考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