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外交轉型必須把國家的安全主權放在首位。 |
中評社北京6月3日電(評論員 胡志勇)30多年來,中國推行了“和平外交,共同發展”的戰略,“韜光養晦”成為其精髓,在國際事務中“不對抗、不當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效果,“和平外交”戰略深受世界各國的歡迎。但是,今天,中國在國際舞台上面臨著諸多戰略機遇期:
在國際金融危機不斷蔓延的不利態勢下,美國稱霸全球的戰略已經心有餘而力不足。由金融危機引發的世界範圍的社會危機將導致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進一步轉型。
然而在這種不利態勢下,以中國為首的新興經濟國家體卻“一枝獨秀”,充滿了生機與活力,經濟蓬勃發展,成為國際社會抗擊金融危機的主要力量。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有望帶領新興國家走出金融危機的泥沼,有助於恢復全球經濟。
西方國家緩慢擺脫金融危機的進程實際上為中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期,中國應抓住這個機遇,努力改善經濟結構,發展自己。而且,中國可以在世界經濟恢復進程中,精心運籌這些戰略機遇,盡可能延長中國的戰略機遇期。
目前,中國特色外交正面臨著轉型的重要關口,中國外交必須以“走出去”為戰略目標,在國際事務中應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盡一切可能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
|